6月22日 《女主称制》
从古至今皇帝的继承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现象,在皇朝时代,皇帝是最高的权力统治者,皇位之争事关国家命运和前途,事关荣辱成败,所以皇位继承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谁也马虎不得。公元前187年,吕后仅存的儿子惠帝去世,按照传统的皇位继承制度,应该选择惠帝的儿子,或者选刘邦的其他儿子来继承皇位。而在此关键时刻,任何一派都可能异军突起,任何一派的疏忽都可能导致难以挽回的败局,那么,汉朝的江山能够平稳过渡吗?手握大权的吕后将如何面对这次宫廷危机呢?
吕后为了自己对最高权力的控制,她违背伦理把自己的亲外孙女嫁给自己的儿子惠帝,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吕后的这个亲孙女皇后没有生育。吕后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惠帝死后,吕后又选择了一个惠帝与宫女所生的三岁的孩子做傀儡皇帝,并残忍地杀了这个孩子的母亲。然而皇位继承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当时刘邦的儿子们也一定是对皇帝宝座虎视眈眈,汉朝的开国功臣们对吕后也不会听之任之,那么吕后为什么最终能够直接掌握朝纲呢?
吕后凭借自己的政治才干破天荒地以母后的身份临朝称制,越过幼主直接掌握朝纲八年。在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的历史中,君死主少历来是一个困境,而按照中国古代王位继承制度中的顾命制,在君死主少的情况下,应当由顾命大臣来辅佐幼主,那么,吕后称制的过程中究竟有没有遇到顾命大臣的挑战?顾命制与母后称制孰优孰劣呢?另外,我们更熟悉的女主统治方式是清朝末年慈禧的垂帘听政,那么垂帘听政与吕后称制又有着怎样的区别呢?
吕后是中国后妃史上的第一个女强人,她在某些方面比刘邦更果断,比如刘邦在立太子的事情上犹豫不决,导致了后来的后妃之争,而吕后在皇帝的废立上该出手就出手,心狠手辣,那么吕后有这样大的权力和能力,为什么没有像后世的武则天一样,把男性皇帝推下龙椅,自己戴上皇冠,自己称帝呢?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隐秘呢?
6月23日《皇子命运》
在刘邦在位的时候,吕后就开始杀韩信,诛彭越;惠帝继位后,吕后又残杀了戚夫人,毒杀刘邦的儿子刘如意;这些为吕后的权力之路扫清了障碍。公元前187年,惠帝死后,吕后干脆直接称制,开始名正言顺地行使皇帝的权力。但是吕后的权力欲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之时,她不会不清楚,汉朝的江山应该是刘家的,刘邦的儿子们仍是是她的眼中钉肉中刺,吕后时时刻刻在防范着刘邦的皇子们,那么,刘邦的儿子们会坐以待毙吗?他们的命运究竟会如何呢?
吕后的毒酒最然没有毒死庶长子刘肥,但是吕后的淫威使得刘肥低声下气,最后抑郁而死,在刘邦的八个儿子中,刘肥成为继刘如意之后第二个遭难的皇子,这已经预示着,吕后的魔爪开始伸向了刘邦的其他儿子们。但是奇怪的是,自从刘肥死后的十几年,吕后与刘邦的儿子们相安无事,然而到了高后七年,这些皇子们却相继发生了一连串非常奇特的事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从赵王刘如意被吕后毒杀开始,赵王这个名字就成为一个厄运的代名词,刘如意之后的赵王刘友,赵王刘恢都是在刚当赵王不久就被吕后逼死了,赵王这个位置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谁也不敢接。可是赵王位置刚空了不久,吕后又命刘邦的儿子刘恒做赵王,那么,刘恒敢去上任吗?吕后又会有怎样疯狂的表现呢?刘恒的命运究竟会如何呢?
高后七年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一年,吕后在高后八年死的,高后七年或许是吕后最后的疯狂,在这一年,她连续逼死了两任赵王。燕王刘建虽然没有被吕后害死,但是他的孙子也没有逃脱被吕后杀死的厄运。至此,刘邦的血脉,已经被吕后除得差不多了。在高后七年,只有代王刘恒因祸得福与厄运擦肩而过。但是刘邦还有一个儿子,他的命运又会如何呢?这个皇子是谁呢?吕后难道真的要把刘邦的儿子们斩尽杀绝吗?
刘邦虽然贵为皇帝,但是他的口无遮拦也引来了杀身之祸,刘邦依靠运气却躲过了这一劫,那么这个谋杀刘邦的计划破产以后,贯高他们还会不会对刘邦有进一步的刺杀行动呢?刘邦难道对这次谋杀案一点觉察也没有吗?这起谋杀刘邦的计划与刘邦皇子的命运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为了维护赵王的清白,贯高不惜经受严刑拷打,洗清赵王的清白之后,贯高又不为刘邦的高官诱惑,自杀而死。一起谋杀刘邦的大案,引出了一位义士的惊世之举,贯高的操行的确令人扼腕佩服,可是这些与刘邦的皇子命运究竟有什么关系呢?那位皇子究竟是谁呢?他的命运会如何呢?
6月24日《大封诸吕》
吕后是一个女人,她再刚毅、再狠毒,她惟一的儿子汉惠帝死了,她心中也应该是痛苦的,但为什么在为汉惠帝发丧的时候,她竟然哭不出来呢?她是悲痛欲绝呢?还是心中另有所想,以至于悲痛不起来呢?朝中官员发现了这个现象后,他们又有什么反应呢?其中有几个大臣就提出,要把军权交给吕氏家族的人手中,但吕后在汉惠帝死后,已经是太皇太后,在汉朝宫廷内外拥有无可比拟的最高权力,已经富贵到极点,而当时的政局也比较稳定,吕后为什么还要急于把军权控制在吕氏家族的手中呢?吕后掌握军权的目的是什么?掌握军权后,吕后是不是想有什么行动呢?
是的,她的行动就是想封吕氏为王,但右丞相王陵遵守刘邦生前和大臣约定的非刘不王的白马盟誓,坚决反对吕后要分封诸吕为王的想法。但吕后手中掌握大权,不听话的王陵被明升暗降,那么,王陵的抗争有价值吗?吕后经过了王陵抗争的事件之后,在分封诸吕的事情上,又会怎样做呢?
吕后是皇后,她大权在握,当然不会在意王陵的意见,她想让吕氏家族的人既富且贵,于是她就把不听话的王陵明升暗降,排除阻碍自己封王的障碍,虽然刘邦生前曾和大臣杀白马为盟,约定非刘不王,不是刘姓皇族中人不能封王,否则“天下共击之”。吕后想分封诸吕为王,面对这个约束,大权在握的吕后就采取了迂回的办法,一步一步地突破这个约束,最后成功地分封诸吕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