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0718/0721-25.李煜(1-6)(赵晓岚)-YYTvO

Description: 「CCTV-10周一至周六中午12:45」 @ 2008-07-26 15:50

赵晓岚,女,文学博士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唐宋诗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已出版学术专著《姜夔与南宋文化》、《学者闻一多》(合著),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近年来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国家级权威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全国多种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国家八五重点项目《传世藏书·彊村丛书》的整理中,任第一副主编,并参与《全唐诗》、《宋诗话全编》、《明诗话全编》等多部大型古籍整理及《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撰写工作。目前正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辛弃疾文化析论》的研究任务。所担任的本科与研究生的教学课程,一直以来广受欢迎,多次受到嘉奖。

(一)意外登基

作为杰出词人的李煜,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举世公认。但是作为南唐皇帝的李煜,他能够登上权力的顶峰却纯粹是个意外。在古代父死子继的家天下,生于帝王之家便有了继承王位的可能,然而皇子李从嘉不但无心参与权力的争夺,甚至还有心主动地退避。他对待权力的这种态度与他家庭中的两个重要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这两个人物是谁呢?他们又究竟是怎样影响到李煜的人生选择的呢?

在封建时代,王位的争夺往往手足相残,血雨腥风,然而,南唐太子的确立却波澜不惊,李弘冀既是长子,又建有战功,的确当仁不让。但是这位众望所归的太子却十分猜忌自己与世无争,一心向往隐士生活的弟弟李煜,确实有几分奇怪。那么,李弘冀为什么要猜忌自己的弟弟呢?

李冀弘之所以如此猜忌自己的弟弟,恰恰是因为李煜的”面相”刚好符合了传说中的”帝王之相”。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文化以及社会的多种因素,人们认为各种奇特的相貌、民谣或梦境等,都含有”天命”的神秘暗示,所以心生敬畏。这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当然是不可靠的迷信思想,但是,赵晓岚教授分析认为,李弘冀对自己弟弟这种基于迷信的猜忌是很有道理的,那么,它的道理是在哪里呢?

当时的李从嘉,也就是后来的李煜,面对哥哥的猜忌采取的是”惹不起躲得起”的办法,把自己融入了艺术和自然之中。对他而言,这样做虽然存在无奈避祸的因素,但实际结果是获得了一片广阔的精神家园,他在其中感到了真正的快乐和自由。然而,让他根本想象不到的是,这种隐士般的浪漫生活即将因为一桩残酷的宫廷血案而划上句号,他的人生就此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完全偏离了他为自己设定的道路。那么,这桩宫廷血案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弱国君主

在上期节目中,赵晓岚教授介绍了在五代十国时代,位于江南一带的南唐在夹缝中寻求生存,历经李昪、李璟两代君主,最终由于皇长子弘冀的死亡,皇权意外传到了李璟的第六子李煜的手中。对于李煜来说,这简直就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干了一份错误的工作。那么,李煜为什么会有这样特殊的感受?这个意外登基的新皇帝,将会面临怎样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李煜从一继位,就定下了对宋朝恪守臣道,以求偏安于江南的国策。在李煜这个只知醉心于诗词的皇帝的心目中,虽然从父亲手中接过来的这个南唐江山,他决不能拱手送人,但是他从来就没有想过以武力来摆脱屈辱的附属国地位。国家独立与否本来就不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他要的只是保住他的祖业,而不是奋起抵抗、争雄天下。所以,面对大宋王朝居高临下的威逼,李煜能做的就是一再地卑躬屈膝,奉表修贡,献出大笔孝敬,期望能以此息事宁人,苟且偷生。但是,欲图霸业的宋太祖赵匡胤会就此罢手吗?而末代君主李煜对此还会有怎样的举动呢?

李煜的服软认输,并没有打消掉赵匡胤想要吞并南唐的意图。此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动荡和”五代十国”间的优胜劣汰,统一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和定势,历史选择了北宋作为完成统一大任的执行者。而既不能整军经武,又不能驭臣治国的李煜,不可能扭转这一历史大势。不过,李煜毕竟是一国之君,面对咄咄逼人的赵匡胤,难道他就真的连一点抗争的心思都没有动过吗?

(三)情海生波

就在李煜登基的前一年,后周将领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了宋朝。李煜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舞台上,成为国力日益衰弱的南唐最后一任君主。性格宽厚忍让而又不习军事的他从此所能做的只有对宋年年纳贡,委曲求全。政治上处处碰壁的李煜,急需要寻找一个避风港,这时他退回到了他和皇后共同营造的爱的乐园,在宫闱中过着豪华奢侈而又充满艺术情趣的生活。那么,李煜与他的皇后最初的感情如何?他的情感世界是否真的像传说中的那样传奇和神秘呢?

依照父命,李煜娶了扬州美女娥皇为妻。在封建社会,君臣之间的联姻多半是出于政治上考虑,双方长辈为了扩大和巩固自己的家族利益,往往以牺牲子女的婚姻幸福作为代价。而李煜的这桩婚姻,显然也带有一种浓厚的政治色彩。那么,李煜的这桩夹杂着政治的婚姻能幸福吗?李煜娶的这个娥皇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呢?

从李煜的这首词《一斛珠》中,我们不难看出,李煜和娥皇的这段婚配可说是珠联璧合,天赐良缘。娥皇不但有着花一样的容貌,同时她还是一个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绝代佳人。俩人由于相同的情趣和爱好,很快就迸发出了炽热的感情。可是当李煜身不由己地坐上皇帝的宝座,成为南唐的君主之后,面对着南唐的内忧外患,李煜和娥皇的这种花前月下、听歌看舞的生活还能继续维持下去吗?

与娥皇结合后,李煜不仅找到了生活中的知己,也找到了艺术上的知音。他和娥皇俩人经常一个弹琴,一个填词,夫唱妇随地生活在艺术世界里。有了才华横溢的李煜在身边,娥皇的音乐才能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据说,盛唐时期有一部著名的大曲《霓裳羽衣曲》在离乱后散失,娥皇凭借残谱将它复原。那么,《霓裳羽衣曲》最初是由谁创作的?失传了两百多年的《霓裳羽衣曲》在娥皇的手中又是怎样得以重现的呢?

娥皇凭借着自己深厚的舞乐功底,终于使开元、天宝年间的绝响失而复传。李煜和娥皇这对多才多艺的恩爱夫妻,也在这种歌舞升平的后宫中美美满满地生活了整整十年。可惜好景不长,北宋干德二年,娥皇重病在床。整日在三千佳丽、美女如云中生活的李煜还能对娥皇”宠爱一身”吗?相传,就在娥皇重病期间,一位娇艳聪慧、神采非凡的妙龄少女突然闯到了李煜的身边,在李煜的情感世界里掀起了新的波澜。那么,这位打动李煜心扉的妙龄女子会是谁呢?

(四)啼笑因缘

在上期节目中,赵晓岚教授说到,李煜在他的皇后娥皇患病期间,与娥皇的妹妹小周后一见钟情,引出了一段风流韵事,并写了几首词自曝隐私。俗话说,”乐极生悲”,就在李煜与小周后缠缠绵绵不可开交的时候,他的人生出现了意外,这给他的身心带来巨大的打击,那么,沉迷于新感情中的后主李煜,他的生活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有后世评论认为,在李煜身上有太多的矛盾:他生在帝王之家却无帝王之志,身居国君之尊却偏怀赤子之情,挚爱国后娥皇却又热恋妻妹。李煜这种不平常的身份和他真率放纵性格之间的反差实际上已经为他的悲剧埋下了伏笔。而他在感情方面既多情又深情的特点,又使他将要感受更多更深的痛苦。就在娥皇还没有从李煜的感情背叛中缓过劲儿来的时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宫中又发生了一件大事,终于给了这位病怏怏的南唐国母一个致命的打击,也将李煜推进了痛苦的深渊。

守制是封建时代的丧礼仪式之一。就是儿子在父母死后,要谢绝应酬宴乐,辞去公职,在家守孝三年。穿孝期间须遵守儒家的礼制,包括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不娶不聘、夫妻分居等等。守制起源于周代,到了清朝末年,这一古礼才正式被人们抛弃。

对于此时的李煜来说,爱妻的早逝、幼子的天折、母亲的亡故给他带来沉重感情打击,而他又不能够从以前风花雪月、笙歌燕舞的生活中寻求安慰。于是出身尊崇佛教世家的后主李煜开始进一步对佛教顶礼膜拜。可是,佛教推崇清心寡欲、六根尽除,过着风流奢侈的帝王生活的李煜能否与佛教结下真正的因缘呢?

与小周后相思了三年的李煜,一心想举行隆重的仪式,明媒正娶地将小周后立为皇后,然而,此时正值国难当头,作为南唐君主如何为自己的铺张找到借口,就成了一道难题。并且,南唐虽然已立国三十几年,经历了三代君主,可是从来就没有遇到皇帝大婚的事情。南唐前两位君主以及李煜与大周后的婚事都是在登极前完成的,所以当时的礼仪也就没有了参考价值。那么,迫不及待想要迎娶小周后的李煜将怎样来操办自己的婚礼呢?

对于李煜”爱美人忘了江山”的表现,后世的评价不一。有人认为,李煜是软弱无能,胸无大志之辈,只知吟诗作赋,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荒废了朝政。也有人认为,此时的南唐早已经是风雨飘摇,江河日下,就是秦皇汉武也回天无力,李煜无奈之中,只能在温香软玉中寻求精神慰藉。不管后人如何评说,从流传至今的经典词章来看,李煜不愧为风华绝代的才子皇帝。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李煜一边沉溺于声色,一边却做起狂热的佛教信徒。那么,李煜对佛教的极端信仰又会给南唐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五)危机重重

在上期节目中,赵晓岚教授介绍了南唐后主李煜为了逃避严酷现实的威逼,从幻想中寻求暂时的精神慰藉,开始近乎痴迷地崇信佛教,祈求佛祖来保佑自己。此时,对南唐一直虎视眈眈的宋太祖赵匡胤为刺探南唐的虚实,消耗南唐的国力,削弱李煜的斗志,利用李煜对佛教的这种狂热,向李煜的身边派出了自己的间谍,使南唐进一步陷入了重重的危机之中。那么,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间谍?他又将会对南唐造成怎样的破坏呢?

尽管对小长老身份的几种说法不同,但是有一个事实是一致的,那就是这个一心为北宋朝廷服务的”小长老”,通过种种手段终于来到了李煜的身边,并且成为李煜极为尊崇的精神导师。那么,他会将李煜导向何方呢?

笃信佛教的李煜,被小长老哄得团团转,对小长老的要求言听计从,全心全意地为南唐的佛教弟子服务。那么此时,李煜的那些大臣们又在干些什么呢?他们对李煜醉心佛事的做法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难道就没有人对南唐面临的危机有所察觉吗?

李煜狂热的兴佛避祸并没有换来国家的和平安宁,胸怀统一大志的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决心将南方全部收进他的版图中。公元971年二月,北宋以武力灭掉了南汉,此时中国的南方就只剩下两个国家:一个是南唐,一个是吴越,而南唐比吴越更加靠近宋朝的边界,所以北宋的下一个吞并目标已经毫无悬念可言了。那么,面对着如此迫在眉睫的危机,李煜将会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呢?一味退让的他,又是否能让咄咄逼人的宋太祖赵匡胤手下留情呢?

(六)错上加错

在上期节目中,赵晓岚教授介绍了南唐后主李煜,醉心于烧香拜佛中,国库空虚,战备松懈,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对于这一点,李煜心里不可能不知道,只是他不愿意承认或者说不敢承认罢了,而在现实中,他又根本无法找到挽救南唐的具体办法,因此只能是求助于虚幻的佛国世界。此时,南唐的大臣们会做些什么?难道偌大一个国家,就没有人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吗?

林仁肇对于李煜来说,是最重要的一员虎将。但是一心求和的李煜,此时反把他当成了一个不安定因素。因此,他将这个有勇有谋的忠诚将领从前线调到了后方,免得破坏他靠委曲求全才勉强维持下来的与北宋之间的和平局面。可是,让李煜和林仁肇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场更大的阴谋正在等待着他们。那么,这会是怎样的一场阴谋?这个阴谋的背后又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宋太祖赵匡胤巧施反间计,借李煜之手杀掉了南唐名将林仁肇,为后来北宋攻取江南排除了一大障碍。北宋对南唐的进攻已经是箭在弦上,蓄势待发了。而李煜面对即将亡国的命运却得过且过,听之任之,继续纵情声色,醉心佛事。那么,朝中的文臣们就都明哲保身,退避三舍了吗?难道就没有正直的大臣来一个”文死谏”的悲壮劝阻吗?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