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 0304.谁是潘晓-YYTvO

Description: 「CCTV-10每周日14:30」 @ 2007-03-13 03:04

PiC40岁以上的人,或许对“潘晓”这个名字都不陌生,27年前,题为:“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的一封来信,曾经搅动了一代青年的情感,引出了一场石破天惊的大讨论。今天的人们,读到这封信,也许并不为奇,毕竟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1980年,刚刚从文革的禁锢中苏醒的人们,面对这样一封大胆的来信,毫无心理准备,他们震惊、恐惧、流泪,感觉有一颗炸弹在心理爆炸了。发表来信的《中国青年》杂志社的编辑们,也完全没有想到,“潘晓”这些痛苦、哀怨的文字,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搅动了人们的生活。

20多年过去了,人们的生活和观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是,“潘晓”却常被人提起,许多曾经的热血青年,依然把“潘晓”珍藏在生活里。曾经有几个人站出来自称潘晓,并且以“潘晓”自居接受媒体采访,2000年5月,发表来信的《中国青年》杂志社,在“潘晓”来信发表20年之后,却又公开表态,说根本就没有“潘晓”这个人,只有“潘晓讨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那封饱蘸着激情与热血,痛苦又迷茫,并且出语惊人的“潘晓”来信,又是谁写出来的呢?潘晓是谁?“潘晓讨论”藏有多少鲜为人知的内幕?它又影响了多少人的生活?

一度,社会上比较流传的说法是,“潘晓”是两个人:黄晓菊和潘一。但是,事隔多年后,原《中国青年》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关志豪谈到“潘晓讨论”,竟闭口不谈黄和潘,他念念不忘的,却是一个叫周晓东的青年和他洋洋洒洒的自荐信;原《中国青年》杂志社编辑马丽珍,曾经象知心大姐一样关怀了潘一20多年,也断然否定了“潘晓”等于“潘一加黄晓菊的说法。原《中国青年》杂志社编辑马笑冬谈到“潘晓”,她却痛苦地想起了文革中母亲被剃了光头……为什么《中国青年》杂志社当年的当事人都否认“潘晓等于潘一加黄晓菊”的说法?为什么《中国青年》杂志社现在对外称“潘晓”只是一个符号,并非一个人或几个人?

2007年,《重访》栏目记者,带着诸多的疑问,走访了参与潘晓讨论的许多当事人,查阅了当年的历史资料,了解了潘晓讨论台前幕后的人物,揭开了“潘晓讨论”一段鲜为人知的内幕。推翻了以往媒体关于“潘晓”等于“潘一加黄晓菊”的报道。真实、生动、客观地讲述了潘晓讨论的来龙去脉,重温了中国青年思想史上,一段难以置信的传奇。

潘晓来信到底出自谁手?它为什么会引起轩然大波?它的出现和消失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为什么会有“潘一和黄晓菊”会自称为潘晓?为什么“潘晓”来信会被许多人珍藏?为什么20多年来,人们会始终不忘它?为什么它又影响了许多人的命运?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