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中国] 1218-23.走进福建.百年船政(1.6.缺2-5)-YYTvO

Description: 「CCTV-4每日20:00-20:30」 @ 2006-12-27 14:30

百年船政第一集——坚船起锚

PiC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州马尾,与台湾马祖一水之隔,是海峡西岸一颗璀璨的明珠,同时马尾还是第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云集。

140年前,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先进思想也是在这片土地上开始起步,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艘蒸汽船,第一艘铁木合构船,第一艘钢甲军舰,第一架水上飞机和第一台发报机,这里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和洋务运动的发祥地。

翻过历史的篇章,当马尾再次以改革开放前沿的姿态出现时,我们不禁要问,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巧合?中国的造船工业究竟是如何起步的,它的发展又经历了怎样的坎坷呢?

淌淌流过的马江水,根须纵横的老榕树,巍然耸立的罗星塔,它们都默默地记录了这一切。

本期节目“坚船起锚”,记者来到福州马尾,与您一起探询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了解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诞生和发展的过程。

百年船政第二集——材出闽堂

福建船政,不仅诞生中国的造船工业,同时开办学堂,厂校合一,引进西学,培养出了一批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人才。

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思想启蒙者严复,甲午海战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邓世昌、“铁路之父”詹天佑、造舰先驱魏翰、西风东渐的先行者、蛮声国际的外交官陈季同……他们都来自榕树下的船政学堂。

本期节目“材出闽堂”记者来到了这些精英们年少时刻苦求学的地方。了解他们是怎样走进船政学堂?这种引进西方先进教育模式的新学堂又是怎样教学的呢?厂课、船课是什么样的课程?严复、詹天佑他们究竟在学堂里学到了什么?

到了“译界之王”林纾在福州的故居才知道,林纾是在船政学堂的学生魏翰、王寿昌的引领帮助下才走上了翻译道路,这其中还有一段曲折的传奇故事。

陈季同,船政学堂培养出的年轻的外交官,他把《聊斋志异》等中国古典小说翻译到了欧洲,他的才华与风度让罗曼罗兰等欧洲人士深为折服。更有一个令记者惊喜的发现是,当年陈季同从法国带回的精美座钟在重新上弦后仍能滴滴答答的走动。

百年船政第三集——海军根基

中日甲午海战、中法马江之战,我们并不陌生。可是我们没有想到,这两场荡气回肠的海战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海军官兵大都来自福建福州,海军将领大都出自船政学堂。

虽然两场战役均以失败告终,但却成就了中国海军的雏形,船政培养的海军人才代代相传,向榕树一样成长壮大,在清末中国北洋、南洋、福建、广东海军里都有来自福建船政的海军将领。

孙中山说过“船政足为海军根基”,可见马尾船政不仅是一个造船厂,而且是近代海军的摇篮。

朱紫坊,福州一条普普通通的小街巷,因何被当地人称作海军一条街呢?

本期节目“海军根基”为您讲述几大海战与福建马尾船政的不解渊源,发掘海战中的历史真相和动人故事,带您来到海军宿将萨镇冰的故居,了解海军世家的海军情结。

走进厦门第一集——历史的跨越

人们把厦门比作“海上花园”。25年前,厦门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但比起其它几个特区来说,当时厦门是封闭了三十几年的海防前线,厦门特区的建设不仅更加困难,而且更加敏感,厦门人能否把握住这次历史的机遇呢?

走进厦门第二集——海峡的跨越

厦门,是祖国大陆与台湾距离最近的城市,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人们合称“五缘”。25年前,厦门设立为经济特区后,这条浅浅的海峡,发生过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厦门能否在两岸交流和交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走进厦门第三集——时代的跨越

厦门是个优雅迷人的海滨城市,经济特区建设25年来,GDP以年平均发展速度18%的高速度持续增长。然而,25年过去了,厦门特区是否还能天蓝、地净、树绿、花鲜?社会是否能够更温馨、更和谐?厦门人的生活是否能够过得更好、更快乐?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