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香港] 1118.秋雨时分-(连环篇)缺少证伪让我们历史变得模糊和沉重等-3e

Description: 「」 @ 2006-11-21 16:00

  1. 缺少证伪让我们历史变得模糊和沉重
  2. 中华文化的大毛病
  3. 中华文化的致命缺憾是虚假
  4. 文化上要增强证伪意识
  5. 学会摆脱假、大、空

这个星期,我们还在讨论中国文化的一大缺憾,也就是证伪机制的薄弱的问题,我一共讲了下面八点,现在我们一起复习一下。

第一,直到今天,大多数中国人还是缺少证伪的敏感。很多心地善良、智商很高的人士在接受一个社会信息时候的心理反应,首先是看这个信息是否符合自己的内心期待,其次是看这个信息是否有足够的刺激性,然后才稍稍关心一下信息的真伪。

第二,多数中国人对真伪的判断,非常容易受骗。他们缺少考证的热情,又再度传播的热情,就像小孩子做击鼓传物的游戏一样。与这种游戏不同的是,假信息的传递物具有爆破性,而且没有使传递中断的鼓声。

第三,经济领域、科技领域和司法领域已经出现了证伪机制,但是其中的逻辑和程序并没有普及到社会思维当中。一般中国人都不懂得一个证据和证人得以成立的一系列基本条件,因此也就不知道它们有效和无效的界限,常常把邻居的传言、报纸刊登当作有效性的证明。

第四,由于缺少证伪机制,很多中国人在蒙受了别人的很多虚假指责,又强加给别人很多虚假指责之后,终于学会了郑板桥先生所说的“难得糊涂”。但是,他们理解的糊涂并不是中庸之道,也误会了郑板桥先生,往往成了对于真假界线视而不见的伪装者。

第五,活了一百多岁的大作家巴金先生留下的最重要遗言是三个字,说真话。佛学大家星云法师批评当今大陆的文化思维只说了一个字,假。我很佩服这两位老人的洞察力,可以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中国文化的最大缺憾确实是虚假。一切社会的负面现象的背后,永远躲藏着它。

第六,既然问题那么严重,总需要有一批具有理性意识的文化人站出来,勇敢地在文化上批假,我近十年来率先批判盗版,批判文艺评奖,批判伪精英,批判文化工程,都是这个事业的一部分,并且由此反证,很多从来不批评虚假现象的所谓批评家,本身就带有很大的虚假。

第七,我今年在中央电视台担任四十多天评委所做的最大的事情,是在全国观众面前揭示了大家早已习惯了的虚假话语系统,并公开给它们不及格,这在国内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这个问题我们差不多已经讲了三个星期,但还没有讲完。我要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来表示对这个问题的极端的重视。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