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简介:
康 震,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党总支副书记。
1989年至2000年,先后在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及文学研究所获得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2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李白学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会员。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各类学术著作4部,先后荣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5项,主持、参与的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4项。
内容简介:
公元742年,李白终于等到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他受到了唐玄宗的接见,但是唐玄宗并没有重用他。在长安一年多的时间里,李白只是担当了一个宫廷诗人的角色,最后以“赐金放还”结束了他的长安生活,而离开长安后的李白又该如何实现他“欲济苍生”的远大志向呢?他的人生轨迹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在公元744年即天宝三年,李白怀着失意的痛苦离开了长安,他浪漫的政治理想遭到了致命的打击,此时的李白只好选择了漫游,就在他的这次漫游中,李白结识了两位重要的朋友,这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李白,看似在漫游期间有所解脱,但是他的内心还是非常痛苦。随后不久的一件事就反映了李白内心的矛盾,在离开梁宋后,李白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道士,这是他个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那么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而与此同时,安史之乱爆发了,安史之乱的发起者安禄山,出身于营州柳城也就是现在的辽宁朝阳,他因为残酷地镇压契丹人,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先后出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野心极大,他多次到长安,在宫廷和官场活动中,对唐政府的腐败、虚弱情况了解得很清楚,起了灭唐的谋反之心。安禄山的同伙史思明,也是胡人出身。他到长安奏事,博得了唐玄宗的喜欢,赐名为思明。在安禄山叛乱以前,史思明官至平卢兵马使。在经过长达十年的准备后,安禄山认为已具备了灭唐的力量,公元755年即天宝十四年冬,安禄山以奉密旨讨伐奸臣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率平卢、范阳、河东三镇兵十五万人,南下攻唐。唐玄宗因为没有想到安禄山会叛乱,所以在军事上毫无准备。当叛乱的战鼓惊破唐宫时,他才匆忙布置防御。此时的大唐王朝危机四伏,到处弥漫着战火的硝烟。而怀有安邦治国之志的李白,再一次燃起他内心埋藏已久的愿望,希望此刻能向皇帝献上自己的灭胡之计,拯救这个危亡的局面。于是李白开始向长安进发,这一次,他能够如愿以偿吗?
一心想在政治上有所建树的李白,在他56岁那年终于等来了一次重要的机会,他到了当时朝廷一支重要的军队里边,这样他的政治理想就找到了施展的平台,而参军后的李白,在军队里都做了些什么?他的远大志向是否能实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