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1115-16.苏轼(9-10)东坡印象.苏轼之死(康震)-3e

Description: 「CCTV-10周一至周六中午12:45」 @ 2006-11-17 15:10

《东坡印象》

在前面的节目当中,康震老师从不同的侧面为我们解读了苏轼辉煌而又坎坷的一生。自古文人命运多有不幸,但与李白相比,苏轼少了几分桀骜不逊,多了几分隐忍平和;与杜甫相比,苏轼少了几分痛心疾首,多了几分超然达观。有人说他“满肚子不合时宜”,事实难道真是如此吗?苏轼一生广交朋友,他有怎样的朋友印象?苏轼为官多年,他又有怎样的官场印象?民间流传苏轼的妹妹苏小妹取笑兄长的脸型太长,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流到腮边”,那么,苏轼的真实容貌究竟如何呢?

我们知道,苏轼这一生,不但饱尝诗书,而且善交朋友。在这些朋友当中,既有手握重权的王公大臣,也有不名一文的田野农夫。当然,苏轼交往最多的还是那些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宋代的许多史料笔记中,都记录了他与朋友们的逸闻趣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逸闻趣事是怎样发生的?

通过刚才这个诙谐的故事,我们看到,一个皛,一个毳,都不是生活中的常用字,但用在这两个场合却恰如其分,令人会心一笑。这不但是一场文字游戏,也是智慧而快乐的游戏。苏轼在文人与民间之所以享有很高的声誉,其重要原因在于,他把自己的渊博学识常常化作调节生活的轻巧智慧,其实这种智慧也是苏轼为官之道的魅力所在。那么,苏轼是怎样把这种智慧运用于官场上的呢?

通过苏轼判案,我们看到,他这个地方官具有太鲜明的文学个性、艺术气质。与那些严刑峻法的酷吏相比,苏轼似乎有点儿以情代法,其实苏轼的做法恰恰反映出他深切关怀民生疾苦,为百姓根本利益着想的为官之道。苏轼在扇面上小试笔墨,帮助商人还清账款,固然是为了解决官司的矛盾,但也充分表明苏轼的书画在当时的崇高声誉。那么,苏轼的书画在北宋时期究竟处于什么地位呢?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之神与生活之形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康震老师认为,这就是苏轼遵循的艺术创作原则。无论是画竹子,还是画人物,苏轼都主张形神兼备,意在传神。作为一代文艺大家,苏轼还是一个善于奖掖后进的好老师。作为欧阳修之后北宋最具影响力的文坛领袖,苏轼的门下聚集了一大批有识之士,其中包括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等“苏门四学士”,再加上两位布衣文学家陈师道、李廌,一同被称为“苏门六君子”。那么,作为苏门的盟主,苏轼与弟子们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以上康震老师为我们回顾了苏轼人生当中的几个典型场景,描绘出了几幅典型的印象。为我们重新塑造了一个立体的苏轼。苏轼以六十六年的人生,给我们留下两千七百多首诗,三百首词,四千八百多篇文章,他的创作生涯维持了四十余年,是一个创作精力极为旺盛的大文学家。那么,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化史上到底占据着怎样的地位?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苏轼的意义与价值究竟何在呢?

《苏轼之死》

在前面的节目中,康震老师讲到,苏轼为了避开朝廷里纷繁复杂的洛蜀党争,主动请求到地方去工作。在地方上任职,虽然不如在朝廷那么风光,但却可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所以此时的苏轼心甘情愿,如鱼得水。可是,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正当苏轼在他的第四个知州——定州知州任上准备要大干一番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重大变故突然降临。那么,这会是一件什么事情?它的意外到来会改变苏轼的人生命运吗?

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高太后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她慧眼识才,把苏轼兄弟推上了他们政治生命的最高峰。可是,随着高太后的去世,宋哲宗的亲政,一大批以前遭到罢黜和迫害的新党人物重新被重用。于是,这些新党人物对旧党人物的报复行动也开始全面启动和升级。而作为旧党人物精神领袖的苏轼会逃过这一劫吗?他会面临怎样不可预知的人生命运呢?

如果说当年被贬黄州之时,苏轼还有一种东山再起的斗志和希望,此时被一贬再贬的苏轼,在经历了人生这么多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之后,他早已经置身度外,安贫乐道了。同时,寻求在精神上的解脱和释放,也成为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苏轼到底会有怎样的人生思索?他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会向何方延伸呢?

此时的苏轼,已经打定主意,准备在海南终了一生,他不断地在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一位中国古代优秀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品行与操守。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北宋皇宫里又发生了一件意外的变故,朝野震惊,政局突变。那么,这又会是一场什么变故?远在天涯海角的苏轼与这场变故会有关系吗?他一贬再贬的厄运还会继续吗?

命运真的是同苏轼开了一个大玩笑,让他在大起大落中体味世事沧桑,在悲欢离合中体味人情冷暖。接下来,已经六十五岁的苏轼还会做些什么?他会写出怎样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又是谁陪伴他走完人生的最后历程?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