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初当新中国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的时候,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同新建交的社会主义国家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朝鲜等国签署了互换留学生的协议。同年7月受教育部委托在清华大学设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清华大学教务长,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教授被中央政府任命为班主任,由中央政府任命一个班的班主任这在新中国的教育史上还是绝无仅有的。
1950年底,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等国来中国留学的十四位同学先期抵达了首都清华大学。他们预定在中国学习四年,第一年为专修中国语文,作为更进一步的学习基础。这十四名东欧学生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迎来的第一批来华留学生。国家领导人给予语文专修班极大的重视,不仅为他们配备了最好的老师,还尽最大可能来满足他们学习生活上的需要。有着在海外教授外国人经验的邓懿,成为了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最早的老师。因为曾经在美国做过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的助教,邓懿将她学到的经验,与东欧留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相结合,边编写教材,边上课。1958年,由她主持编写的《汉语教科书》问世,这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对外汉语教材,在其后的十余年间,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对外汉语教学界都一直使用此书作为教材。中国语文专修班不仅培养出了第一批来华留学生,也培养出了最早的一批对外汉语教师,他们都成为了后来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骨干力量。
我国的汉语教学事业与外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经历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后,我国为了支援朝鲜、越南、非洲等国的国家建设,接收了越来越多数以千计的外国留学生,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开始从初创时期走向了发展阶段。回顾始创时的艰辛,老师们一笑代之,他们为自己能将青春奉献给这项为国增光的事业而感到无上的光荣。而当初他们教的学生,后来大多成为了本国汉语领域的先驱,在本国与中国的外交事业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而当年这些第一时间到达中国的十四名东欧学生,经过刻苦努力,基本上都在专修班学习了一年半后,攻克了语言关,进入北大各系开始了专业学习。毕业后,他们都按照预期的计划进入到本国的外交部、对外贸易部,有人则回到了本国的大学里从事与中国历史、文学有关的研究工作。他们也都为汉语在各自国家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对这些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汉语教师,对这些在中国留学的学生们的寻访,使我们打开了我国对外汉语事业的一扇窗。经过五十多年的不懈耕耘,今天的对外汉语教学已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