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陈漱渝,送我一本五四文坛鳞爪,还特别题了字,这在一九九八年送给我的,他这里面有三篇文章,谈到林语堂,最后一篇文章谈到林语堂,跟这个鲁迅的交往的关系,写的资料非常丰富。我必须跟大家说,关于林语堂跟鲁迅的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对比,他们当年一起搞杂志的,鲁迅到厦门大学,还是林语堂介绍的,鲁迅在饭桌上面,对林语堂瞪眼睛,林语堂也对他瞪眼睛的,两个人幸亏没有完全搞翻。可是大家看到中国知识分子,他们那一代的人的这路线,像鲁迅本来也是独来独往的,可是挡不住左联对他的压力,所以我严格的说起来,鲁迅已经投靠了左联。
林语堂自己,我觉得在中国的这些高级知识分子里面,能够做到独来独往的,或者能够脱身而去的,不在蓝与红之间选择,不在左与右之间选择,不在洋与墨之间选择,他算是得天独厚的一个人。他跑到了外国,英文又好,所以他能够另外走一条路。可是林语堂的才气,虽然他是个有名的作家,不是最好的,而他对共产党的这种偏见,证明了他头脑也不是最好的,林语堂晚年又回头信了基督教,证明他的思考能力,也不是最好的。
可是林语堂跟鲁迅比起来,我认为林语堂是好的。这话怎么讲呢?因为林语堂给人的感觉,他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很自然的这么一个人。我到了这个纪念馆来,我自己穿了我的便衣便服,我进来以后,我把我的领带拿下来,跟这馆长开玩笑,我说为了对林语堂大师的敬意。我把领带拿下来为什么呢?因为林语堂不喜欢打领带,他认为领带对人是拘束的,他甚至讲过他说,领带裤腰带鞋带凡是有带子的,对他都是拘束的,他有很多那种很人性化的那一面。可是鲁迅就不一样,鲁迅对人是横眉冷对不是吗?临死的时候,写遗嘱的时候,也是一个人都不饶的,一个人都不原谅的,林语堂没有这样子的暴戾之气,所以我觉得当林语堂,跟他的老朋友鲁迅比较起来,他们同样的是中国近代出色的这些文字的工作者,可是林语堂在做人处事的方法,比鲁迅人性的多。
可是鲁迅我们不要忽略,他的战斗性是非常强的,可是他战斗性,由于他的整个的视野出了问题,他的枪打的目标,有的时候也出了问题,所以这就是林语堂跟鲁迅不同的地方。作为一个战士而言,当然我们欣赏鲁迅,可是作为一个有很人性化的,那种通情达理的一个知识分子而言,我们觉得林语堂是一个很好的样板。
林语堂在美国那么多年,晚年回到台湾买了这栋房子,他死了以后捐给了台北市政府,这里的书我参观了一下,这是我第二次来。好多年以前我来过了一次,发现林语堂他的宽度,知识的宽度并不很宽,虽然他在外国那么多年,也许我李敖用我的标准,来看别人,可是我们从林语堂的作品的内容来看,我们必须说,他的视野其实是很狭窄的,见解是很平庸的,这就是我们盖棺论定。我讲过作为战斗性他不如鲁迅,可是他也不乱战斗,可是作为一个,这种人性化的这种作者,林语堂是一个文字上面的,努力的工作者,可是他不是最好的,原因他的思想层面不高,他头脑我觉得有点混乱。虽然如此,我坐在这里,想到四十年前,林语堂先生坐在这边,在这个房间里面,编他人生最后的一部书,林语堂汉英字典,我觉得他还是非常努力的,非常了不起的,中国人有这样子,这么一个优秀的人,留下来,留在历史上面,我们还是要觉得是一种值得推荐的。今天在这里,我特别向大家讲出来,作为一个历史家的观点,对林语堂的盖棺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