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10月28日 启蒙年代的歌声·学堂
- 2006年10月29日 启蒙年代的歌声·启蒙
- 2006年10月30日 启蒙年代的歌声·图强
- 2006年10月31日 启蒙年代的歌声·从军
- 2006年11月01日 启蒙年代的歌声·风气
- 2006年11月02日 启蒙年代的歌声·送别
- 2006年11月03日 启蒙年代的歌声·歌声
拍摄实录(作者:陈晓卿):
儿子终于答应出演《启蒙年代的歌声》中的一个角色。
《启蒙年代的歌声》说的是一百年前的事情,自然没有充分的影像资料,于是编导李太山便因陋就简地搞起了真实再现,完全是土法上马,令人发指。周末是再现私塾的场景,我得到布置,让我们家儿子去扮演冯友兰抑或郭沫若,这样就可以免去在北影门口找群众演员的费用。
没想到和儿子一商量,小子竟然一口回绝。于是我开始讲道理:比如啊,这电视被你们老师看见了,靠,我们播出时间太操蛋,你们老师看不见哈……对了,我送他DVD,他在你们班里一放,小朋友们肯定夸你演得好,怎么样?--儿子依然不为所动。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都没用,只能诱之以利。我说,这演戏呢,一个小时,可以得到五十块钱的报酬,五十块钱哦,可以买五十支“绿色心情”或者一百支“老冰棒”,怎么样?--儿子显然被说动了,但旋即又抱怨这么多冰淇淋根本吃不完,说,你们再找别人吧。
放弃!
开拍的前一天,儿子却打来电话说他改变主意了,决定拍。此事够蹊跷的,我问了半天才明白原因。当天,儿子的妈给他买了一些日用品,花销是四十五块钱,随口的一句“记着挣钱还我啊”让这个小子上了心,他决定用自己挣的钱把这笔帐还上!他哪里知道我们这是最正宗的“友情出演”呢?
到了现场我差点晕倒:刘导演是地主,孟制片是丫鬟,还有老刘之子粽子、老姚之女见莲都是上个世纪初的打扮,导演李太山在说戏……敢情一个演员都没请,真省啊!强烈建议播出时打上字幕“中央电视(草)台”,这就是一草台班子嘛!
在三十四度高温下拍了将近两个小时,儿子终于脱掉厚厚的夹袄,里面全都湿透了……我有些心疼地说,咱们走吧,老爸带你看《超人归来》,你不是想了好多天了吗?
儿子认真地看着我说,不,李太山叔叔还没给钱,我还得还我妈四十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