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后,曹操又进行了三次战争,即破马超、韩遂,征孙权、伐张鲁。三次战争,时间都很短,曹操甚至宁肯半途而废,也要返回邺城,那么,曹操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每次都匆匆忙忙地赶了回去,究竟是要干什么?
而这三次战争,时间最长的都没有超过一年,但曹操宁愿在军事上遭受损失,也要从前线赶回后方,这是为什么?以曹操的性格,军事上的损失,他一定是要找回来的。不在战场上找,那他又在什么找回这个损失呢?
曹操找回损失的地方就是官场,曹操不像刘备和孙权那样是自立门户,手下都是自己人。曹操的后方是不稳定的。官场中既有他自己的人,也有原来忠于汉朝的官员,他要掌握政权,巩固自己的地位,就不能够长时间地离开政治中心,但曹操想要实现荡平四海,统一中国的理想,又必须讨伐割据一方的各路诸侯。所以曹操实际上是腹背受敌、两面作战,可以说,曹操的“大后方”,同时也是他的“大前方”,也就是说,曹操要兼顾军事与政治,在战场与官场上两线奔波,这样一来,他就不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荡平四海,征讨四方的军事行动上,在军事上他肯定是要受到损失的。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曹操的做法是什么呢?
曹操的做法就是仍然四处征讨诸侯,但却不长时间离开政治中心,而且一步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待遇,大权独揽,但在这样有利的局面下,曹操为什么没有当皇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