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1019-20.明亡清兴六十年(17-18)宁远大捷.觉华岛之战(阎崇年)-3e

Description: 「CCTV-10周一至周六中午12:45」 @ 2006-10-21 17:30

《宁远大捷》

今天我讲《宁远大捷》。宁远大捷是袁崇焕一生当中最辉煌的一点,因为宁远大捷的获得实在是太难、太难、太难了!

我想分三个题目讲。一,独卧孤城。二,宁远激战。三,兵略分析。

现在讲第一个问题,一,独卧孤城。宁远大战之前,是个什么样的军事态势呢?我们讲过,天启二年,1622年,后金努尔哈赤夺取了广宁之后,到宁远大战之前,四年的时间。这四年的时间,努尔哈赤做什么呢?

迁都,由辽阳迁都沈阳,迁都沈阳的一个标志就是要继续南进,攻打山海关。为什么没打?拖了四年没打,我想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内因,他要整顿内部。另外一个就是外因,努尔哈赤很聪明,他知道孙承宗、袁崇焕在那儿坚守宁远,组成了一条军事防线,迟迟没敢发兵。

孙承宗离职,代替他的是谁呢?就是高第。高第这个人,是直隶滦州人,今河北滦县,他是进士出身。早年他就是个书生,后来到天启四年的时候,恰好孙承宗离职,阉党就选中了高第做兵部尚书兼蓟辽经略,完全取代孙承宗的位置。

说是他到任之后,我看高第就是一个字,撤!孙承宗原来那条防线,撤,从右屯,大凌河城,锦州城,小凌河城,松山、杏山、塔山、连山、宁远、前屯,一直撤到山海关。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还是坚持不撤。他说:

“宁前道当与宁、前为存亡!如撤宁、前兵,宁前道必不入,独卧孤城,以当虏耳!” (《明史·袁崇焕传》)

说要撤,你们都撤吧,我袁崇焕的官是宁前道,就管宁远、前屯这一块,我不撤,我宁前道袁崇焕独卧孤城,以当虏耳,我袁崇焕一个人躺在宁远城,阻挡后金军的南进。

《觉华岛之战》

在上一讲中,袁崇焕由于战略战术运用得当,指挥有力,从而取得了宁远大捷!努尔哈赤的后金部队在遭到惨败之后,转而进攻觉华岛。那么,没有水师配合的后金骑兵部队如何实施海上作战?觉华岛之战的结局究竟怎样?我们现代人从中可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一、阎崇年先生的说法让我们感到非常纳闷,因为在上一集《宁远大捷》的节目中,我们并没有看到,觉华岛的守军去支援宁远!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觉华岛的明军守卫部队实力有限,根本无法抽调兵力去支援宁远?还是缺少足够的运输船只?或者是这种说法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根本无法实施?抑或是另有其他什么原因呢?

二、觉华岛离岸边直线距离有8里远,既然后金军队是骑兵,没有船只,他们没有办法上岛,怎么觉华岛偏偏就出了问题了呢?难道觉华岛的明军内部出现了叛乱,不攻自乱?还是后金部队从别的什么地方弄到了足够的船只,乘夜幕掩护偷袭了觉华岛?抑或是另有其他什么原因呢?

三、出现这样的惨败,确实使人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对于明军来说,刚刚取得宁远大捷,那么,距离宁远只有18里远的觉华岛明军守岛部队不可能不知道这一鼓舞人心的消息,应该是士气正旺,为什么转瞬之间就惨遭失败了呢?而后金部队刚刚在宁远之战中遭到惨败,怎么就突然之间就打了个大胜仗了呢?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阎崇年先生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我们现代人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发?

四、经过阎崇年先生的详细分析,我们弄清楚了明军觉华岛兵败的原因,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了并不可怕,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失败发生之后,人们能不能从中吸取教训,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从而避免以后重蹈覆辙。那么,觉华岛兵败以后,明朝的军政要员和天启皇帝他们是如何面对的呢?他们的态度又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