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1017-18.明亡清兴六十年(15-16)营筑宁远.帝师督辽(阎崇年)-3e|YYTvO

Description: 「CCTV-10周一至周六中午12:45」 @ 2006-10-19 17:20

《营筑宁远》

一、袁崇焕能不断地建功立业,这让人既感到敬佩,又觉得有些纳闷,因为袁崇焕奔赴辽东之时,辽东的局势已经非常严峻,以至于辽东最高军事长官王在晋认为,山海关外已无局可守,只有退到山海关内,全力守卫山海关。而如何守卫山海关,王在晋有自己的方案,天启皇帝也点头同意了。

那么,在这种全面撤退的形势下,明朝在辽东的大片领土将显然不保。既然如此,袁崇焕又如何能够在辽东不断地建功立业呢?这当中究竟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

二、袁崇焕跟王在晋持着截然不同的意见,那么,究竟哪一种正确呢?作为普通人,我们看不出谁对谁错——但退一步讲,即使袁崇焕的意见是对的,人微言轻的他在这个时候提意见显然并不合适,因为天启皇帝已经认可了王在晋所提的方案,事情已然板上钉钉了。那么,袁崇焕在此时提意见,就无异于在捋老虎的胡须!这有着极大的风险,可不是闹着玩的!

当然,如果王在晋虚怀若谷,听得进袁崇焕的意见,也就没什么问题了;但要是王在晋听不进这意见呢?那么,袁崇焕将面临着什么样的抉择呢?

三、宁远城是在山海关外,距离山海关200华里,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兴城市,这是一个县级市。380多年过去了,城墙基本保存完好。作为普通人,我们实在看不出,这座城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我们更不知道,当年,袁崇焕他为什么不惜得罪上司,甘冒极大风险,也要坚持营筑宁远?为什么他能够看出了,宁远在整个辽西的战略地位的重要性?阎崇年先生又是如何看待这样的问题的呢?

四、袁崇焕的才干确实非同一般,有胆有识。那么,大学士孙承宗到任之后,支持袁崇焕修宁远城,上级倒是支持了,但问题是:光有上级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这城主要靠谁来修呢?当地的老百姓已经基本上逃到山海关内去了,军队也所剩无几。而修城首先得需要大量的人力啊!这个问题究竟如何解决呢?

五、如果说,修城很重要这已经毋庸置疑,但设炮——也就是架设火炮,真的有这么重要吗?根据史料记载,明朝前期,明军中使用的火器主要是火枪、火炮,确实非常发达。可是到了明朝后期,明军火炮的弱点也逐渐暴露了出来,主要是射程近,威力小,有时候先列好阵势,排好炮,第一炮打出去还没打中,第二炮还没发出去,后金的骑兵就已经冲上来,把明朝军队的阵线给破坏掉了,这样一来,火炮几乎没什么用处。而有时候,后金的骑兵很快地冲到城下,两支军队厮杀在一起,火炮也无法使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还在架设火炮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岂不是在做无用功吗?

《帝师督辽》

帝师就是天启皇帝的老师、大学士孙承宗,督辽就是大学士孙承宗督率军民守御辽东。为什么要讲帝师督辽呢?因为明朝从有辽事以来,对整个辽东的局势,胸中有局,这样的辽东的军政首脑只有三个人:第一个是熊廷弼,我们讲过。第二个是孙承宗。第三个是袁崇焕。孙承宗是属于一种承上启下这样的特殊的历史地位。那孙承宗又跟恩袁崇焕有什么特殊关系呢?

我说孙承宗跟袁崇焕可以说四个字,亦师亦友。具体来说,他们两个人有三重关系,第一重就是袁崇焕初到辽东,他受到孙承宗的培养、指导和提携。第二重就是孙承宗去职之后,袁崇焕守辽的方略又是继承和发展了孙承宗的兵略。第三层,就是袁崇焕惨遭杀害之后,又是孙承宗统帅袁崇焕的部下,和其他的辽军,继续守卫辽东。所以袁崇焕跟孙承宗有一种极为特殊的关系,可以说两个人有不解之缘。我们要了解袁崇焕,必须了解孙承宗,所以我今天讲孙承宗。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