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情·情艺在线] 1013.海峡月.中华情.2006中秋双语晚会的浓缩版-YYTvO

Description: 「CCTV4每周五晚十点,吴宗宪、周群、艾玛主持。」 @ 2006-10-15 14:01

PiC10月13日《中华情》栏目将播出《海峡月·中华情》2006中秋双语晚会的浓缩版。巨幅白帆掩映中的梦幻海景舞台、台北林立高楼间欢乐的人群、搭载着欢歌笑语灯火通明的游轮,以及连接海峡两岸的虚拟金色长桥…这一切在焰火不断升腾的夜空衬托下,与欢腾的歌舞一起,构成了八月十五月圆之夜普天同庆的荧屏盛景。这就是《海峡月·中华情》2006中秋双语晚会为全球华人献上的一份中秋贺礼。晚会让身处全球各地的华人涌起了同根同源感同身受的思念之情,陪同人们度过了一个喜悦祥和心潮彭湃的中秋之夜。

从借景到移景,景观舞美新突破

从2004年在上海浦江畔举办的“浦江月·中华情”到2005年在武汉黄鹤楼脚下举办的“江城月·中华情”,一直在户外举办的秋晚日益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景观舞美便是这众多艺术风格中最闪亮、最夺目的一点,也是2005年“江城月·中华情”获得国际大奖的重要原因。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2004年浦江畔那艘蓄势待发的帆船,以及2005年黄鹤楼脚下再现的琼楼玉宇,秋晚的舞台成为中华民族地缘文化符号的艺术再现,给全球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年的“海峡月·中华情”将继续秉持景观舞美的艺术追求,在舞美设计上力求与厦门融为一体,与海峡遥相呼应,打造“连天跨海”的舞美景观,为全球华人营造出“月光铺满海峡”的视觉效果。但是摆在总导演和舞美设计眼前的难题是,舞台选用什么意象符号。上海和武汉的秋晚,舞台周围都有建筑或景观可以借景, “浦江月”舞台设在浦江畔,中间船的造型设计和浦江浑然一体,东方明珠塔成为连接组帆的数根桅杆中最高的桅杆。“江城月”舞台主背景索性就是巍然远眺的黄鹤楼本身。本次“海峡月”的舞台设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的开阔地,周围没有任何建筑可以借景。与厦门素有渊源的总导演最后决定不能借景就移景,把厦门市最典型的视觉符号搬到舞台上。厦门的路边、音乐广场随处可见三角形白帆以及礁石,它们成为厦门的一个特征,蕴意着回归、思念。也就有了今年“中华情”白帆重重破浪规航的舞台。

从上海到厦门,华语经典踏浪行

华语经典歌曲是全球华人的共同记忆,愈久弥醇。从2004年起华语经典成为秋晚的一个常设版块,本次秋晚在“海峡明月 逐波欢歌”、“一脉江山八闽风情”、“温馨鹭岛 魅力厦门”、“举杯邀月 共庆良宵”几个版块之外,也为此特别设置了重要版块——“往昔记忆踏浪而至”。“浦江月·中华情”的华语经典再现了30年代老上海风情,并将当年老上海红极一时的歌手请到晚会现场;“江城月·中华情”更从台湾请来了杨燕、谢雷、龙飘飘。如何在华语经典的第三个年头更上一层楼,进一步挖掘华人的共同记忆,是晚会导演组在包装这个版块时绞尽脑汁的一个问题。

“海峡月”再次精选出一批以老上海歌曲为代表华语经典,由费玉清的《不了情》、殷正洋的《新不了情》、张燕的《天涯歌女》、杨小萍(《美酒加咖啡》原唱)的《月光小夜曲》、叶启田(《爱拼才会赢》原唱)的《浪子的心情》和赵雅芝的《万水千山总是情》组成华语经典版块。导演组尝试对这些老歌进行情境化的伴舞包装,除了记忆中熟悉的老歌,记忆中熟悉的老街景、老路灯都会呈现在舞台上,为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华人搭建一个个记忆的支点,引领大家回到温馨的往昔,让 “全球共明月,华人同思念”氛围在中秋夜弥漫。

从浦江到海峡,台湾会场终实现

今年在与台湾咫尺之隔的厦门举办中秋晚会意义独特。自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发表对台工作的四点重要讲话,全国人大制定了反国家分裂法,连战、宋楚瑜和郁慕明等台湾党派领导人相继来访大陆,两岸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台海局势也逐步发生重大变化,和平团圆的愿景正在成为两岸民众越来越普遍的内心共识。在厦门举行大型的中秋团圆晚会,正是顺应了天时地利人和。

中秋佳节与台湾同胞的团聚也是中秋晚会不变的重要主题之一,在台湾开设中秋晚会分会场,一直是连续执导三届秋晚的总导演郭霁红的一个心愿。 2005年在策划“江城月·中华情”时,总导演郭霁红就想在“海峡欢歌”版块设置“江海相连,名楼相望”的环节,促成武汉黄鹤楼和台湾赤嵌楼的对话,因为客观原因未能实现。今年中秋晚会来到福建厦门,与金门隔海相望,这个梦想经过多方努力也终于实现了。

“海峡月·中华情”台湾分会场的成功设置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央视中秋晚会首开台湾室外分会场,与央视以往文艺节目在台湾室内演播室录制的形式截然不同,第一次实现了大陆大型文艺演出在台湾户外的成功举行。届时,全世界将观看到,在台湾著名建筑101高楼下,“海峡月·中华情”的台湾分会场舞台与厦门主会场的舞台遥相呼应,台湾分会场舞台的设计在结构、层次与造型方面与主会场舞台一脉相承,都由帆、礁石等元素组成,舞台正中央就是显著的“中华情”LOGO 标识,台湾著名综艺节目主持人吴宗宪与秋晚部分艺人一道与厦门主会场共欢歌,实现“海上升明月,两岸共潮声”。

国台办对今届秋晚台湾室外分会场的录制给予了高度重视,美国《世界时报》也为此发表了重要报道。从上海“浦江月”、武汉“江城月”到厦门“海峡月”,可以说中秋之夜,两岸亲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此外,晚会主会场节目选择上也将突出两岸同胞跨越海峡、真情相拥的主题。金门立委将作为贵宾出席秋晚;因工作未能回岛与亲人团圆的台商将在秋晚现场与台湾岛内的母亲现场连线;大陆著名学者易中天也将大讲中秋历史……人文贤达欢聚厦门共赏一轮明月,共庆民族佳节,与主持人林栋甫一道畅谈两岸亲人的常来常往。

从厦门到金门,虚拟技术跨海峡

秋晚因为选在户外举行,在录制上较演播室录制难度本身就有提高。再加上,为充分展现地域文化,秋晚经常在风景秀丽之处开设分会场,于是又为转播提高了一层难度。但从“浦江月”到“海峡月”,“中华情”为体现户外文艺晚会较室内演播室文艺晚会的灵活性以及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晚会气质,一直坚持主会场、分会场的设置形式,业已形成秋晚的一个特点。为全方位、立体式、艺术化的全景展示现代厦门,本次秋晚在台湾台北市101大厦下、厦门和金门之间航行的轮船、鼓浪屿菽庄花园下的海水中开设了三个分会场,再加上要充分表现主舞台与金门遥遥相望、月光铺满海峡的意境,因此,本次秋晚动用的微波转播设备之多,创文艺晚会之最。此外,还在空中调用央视直升机对美丽的厦门进行航拍。

虚拟技术将是首次使用于秋晚,为充分发挥这门高新科技的长处,体现虚拟技术的优越性,变不可能为可能。“海峡月”秋晚将运用充分虚拟技术创造视觉景观:首先要在厦门的海边造一座灯塔,象征等待游子的归航;然后要在台湾金门上空燃放绚烂的礼花,让两岸遥相呼应的礼花点亮海峡上空,让全世界看到厦门与金门、大陆与台湾近在咫尺、不可分割的距离。最有意义的是,虚拟技术还在厦门和金门之间搭建一座“金厦大桥”,提前实现两岸的“三通”。

从天上到人间,登月梦想亮中秋

从“嫦娥奔月”传说到“嫦娥工程”登月计划,与月宫的往来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一个浪漫梦想。“海峡月·中华情”将把这个梦想和我们拉近,本届秋晚将请来天上的“团圆兔”和人间的登月计划总指挥。

团圆兔是本次秋晚的吉祥物,也是秋晚的一次创新。玉兔从古至今都出现在与月亮有关的传说中。秋晚活泼可爱的吉祥物——团圆兔的诞生,使得传说中的玉兔不再是活在人们脑海中的一个幻影,也为中秋佳节送去几分情趣与欢乐。

登月计划的总指挥也将是秋晚的重要贵宾。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飞速发展体现了中国科技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令全球华人欢心鼓舞。我国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将于2007年内首飞月球。受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首飞传回《东方红》乐曲的启发,“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上将搭载30 首由全国人民参与评选的歌曲或乐曲。当卫星进入绕月轨道以后,于距地球38万公里之外的遥远太空,向地面传回这组曲目。国防科工委联合中央电视台、中国音乐家协会,于2006年7月7日,启动了嫦娥一号卫星播放曲目评选活动。本次秋晚也与国防科工委嫦娥工程联合举办了《登月歌曲唱响中秋》活动,秋晚中,将以短信的方式公布30首环月歌曲的最终名单,还将从中挑选出一首观众最希望在今年中秋晚会上听到的歌曲作为晚会节目对月吟唱。让全球华人共同关注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关注中华民族的登月梦想,共同祝福祖国国力强盛繁荣富强。”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