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 1008.15.春蕾(上下)-YYTvO

Description: 「CCTV-10每周日14:30」 @ 2006-10-24 08:10

成立于1957年的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近50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他们把对音乐的美妙体验和感受带给更多的人。从十来岁附中求学直到今天,三十年来音乐和他们每一个人相伴相随,三十年的时光中,音乐成为了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在1978年拍摄了纪录电影《春蕾》,记录下中央恢复考试招生制度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录取的第一批学生的情况。影片中吕思清、刘月宁、张左权等一位位当年的小小琴童而今已经成为著名的演奏家,音乐学院的教授。

PiC(上)弹扬琴的刘月宁在电影《春蕾》中弹奏了一首《映山红》,这是她的老师桂习礼教授的经典曲目。那个年代爱音乐的人是执着的,小小年纪的刘月宁为了学习扬琴,在洛阳和郑州两座城市之间穿梭,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为了自己喜欢的音乐无冬历夏的奔波,其间吃了多少苦、留过多少汗都抵不过她坐在扬琴前的满足。有了这样爱音乐的刘月宁和爱惜刘月宁的老师,这株爱音乐的苗子在勤奋中茁壮成长、成才。

电影《春蕾》中一个叫赵欣的小姑娘从小跟着父亲学拉二胡,在父亲的心里,女儿是自己梦想的延续。这位曾经求学于中央戏曲学院的父亲,因为受伤无法继续自己的梦想,他对女儿的培养更像是完成自己的愿望。

音乐是很多人心中的向往,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成立近50年间,无数渴望专业音乐学习的人希望可以考取,得以进入附中进行专业学习,同时附中的老师们也是尽力选拔着有天赋的学生。在学校成立的50年间,很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曾经一度被挡在了求学的大门之外,但正是因为附中的老师们总是记挂着有天份的音乐苗子,他们才得以有了再一次的机会,有了可以进入附中学习的机会。

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老校长赵沨、俞慧耕都是这样爱才的老师,他们和附中的老师们一起让“爱才、惜才”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中蔚然成风。林玲、崔世光等学生得以考入附中学习,正是附中老师们“爱才”的通病作祟。

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在78年恢复考试招生后,由于报考人数太多,扩招了一倍学生,这样的扩招让学校一下子没有了足够的校舍提供给学生们学习、住宿。正是因为如此,一年级新入学的同学们去到了京郊的太周坞分校,这个如今驱车一个小时可以到达的地方,在当年他们心里仿佛就是小时候的世外桃源。在那里的学习、生活都是那么的鲜活,充满了趣味。如今的太周坞已经面目全非了,而这里正像桃花源一样不见了踪迹却更显得美好,在太周坞的日子是被在这里学习过的学生珍藏在心里的。

(下)四十多年过去了,崔世光陪俞慧耕校长一起回到青岛,再次来到当年俞校长第一次听他弹琴的教堂。故地重访,更多的是要面对物是人非。近半个世纪的风雨磨炼改变的是容貌、心境,而对老师的感激心情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深厚。

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成立至今,招收的学生中年龄最小的是吕思清。由于电影《春蕾》当年是为对外宣传而特别摄制的,并送到了我国的一百多个驻外使领馆放映,但却没有在电影院公映过。所以吕思清的妈妈在《春蕾》拍摄后近30年,第一次听到儿子30年前的演奏,看到30年前电影里的吕思清。

PiC吕思清作为首位获得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大奖的中国人,他在附中的学习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吕思清和他的小提琴老师王振山共同回忆了当年的学习生活,特别细述了准备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前的那段日子。

在影片《春蕾》里我们发现了一个弹起琴来表情的灵活的小琴童,30年后这个当年10岁的小琴童已经成为了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的老师。当年他的老师陈比纲老师回忆起这个聪明的学生,语气里也充满了由衷的欣慰和满意。

在影片里拍摄到的众多学生中一个叫蔡怡敏的女生因为钢琴得好很好而被重点介绍。可是如今当我们尽力打听她的下落,却只能从同学张左权那里得知她的只言片语。这个女孩子没能继续弹琴而离开了学校的结果让人始料未及,美妙的音乐突然变得有一点残酷了,让人唏嘘。原来一个如此努力的学生却没有成功,也许音乐和运动在这一点上是相似的,冠军只有一个,演奏家也只能属于少数人。我们的眼光一直更多的关注着舞台上的五光十色,关注成功、关注掌声。其实舞台后的默默付出才更为精彩,很多没有机会在台上展示的人也一样值得肯定。

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在天津成立,幼年班随国立音乐学院并入,改名为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1957年6月1日正式建校,成为今天的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一年又一年,我们或许无意探寻一所学校的变迁。但是,每当琴声响起,每当优秀的音乐人走近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个音乐的摇篮中长大的他们,带给人们的是对美妙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而生活又是离不开音乐的。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