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大陆] 0922.艺术人生-杨在葆.血.总是热的-YYTvO

Description: 「」 @ 2006-09-24 16:01

PiC总有些记忆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漠,也总有些东西会在岁月的积淀下显得历久弥新。

总有些人会碾碎信念为求一瞬光鲜,然而,也总有另一些人会用生命去实现自己关于理想的承诺。

本期《艺术人生》讲述的就是一个硬汉的坚持和执著——杨在葆,八十年代,他是银幕上无可争议的铮铮男儿,他的表演、他的形象,甚至他的声音都被人们在心目中刻画成硬汉的模板;九十年代,他延续着铁血男儿柔情汉的故事;可是,再一个十年过去之后,他却从观众的视线中消失了。我们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个幼年丧父、中年丧妻的男人,在晚年的时候又不得不面对儿子患上尿毒症的现实,那么这个硬汉到底有着怎样的性格,这个性格与他所经受的这些苦难,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艺术人生》开启了对杨在葆的探求。

尽管,当杨在葆走进《艺术人生》演播大厅的时候,已经是夜里9点钟了,但是,现场包括杨在葆内所有人都激情澎湃,也许对于好多喜欢他的观众来说,这个聚会来得太晚了; 也许对于杨在葆本人来说,想说的话也实在太多!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958年,杨在葆接拍了他的第一部戏《疾风劲草》,导演是谢晋,当时的导演觉得他适合那个角色,还开玩笑说他真像“右派”,但试过镜头之后,他自己觉得不合适,没有其他人那么精神,怕演不好,还曾经拒绝过剧组的拍摄邀请,好在最后谢晋导演说服他出演了秦兆龙,从此开始了他的演绎生涯。

可是,也许他自己都不曾想过,从那一天起“杨在葆”这个名字开始与“硬汉”这个名词形影相随了。

无论是《血,总是热的》,还是《从奴隶到将军》,又或者是《年轻的一代》、《原野》、《代理市长》、《红日》等等,杨在葆几乎从来不曾改变过自己的戏路,一直在演绎着各种各样的硬汉形象。要么撼动人心,要么真实自然,要么积极向上,要么豪迈阳刚,总之,杨在葆固执地认定,一个男人要有责任心,要能够承受住压力,要有奉献精神,这就是硬汉,这就是男人!

和好多演员愿意尝试不同形象、性格的角色不一样的是,杨在葆多年来一直坚持本色出演,“这是前提,你在观众面前来装相演戏谁跟你玩?没人跟你玩!”杨在葆接戏很少,原因就在于此,他不能理解的角色,他认为不适合自己的角色他绝对不会接受。

这种刚毅的性格,铸就了硬汉的铮铮铁骨,同时,也注定了他“艺术”“人生”的曲折,因为,他永远都不会屈服、不会改变,在他认定了某些信念之后。

最近这十年里,杨在葆几乎没有再创作过新的作品。拍完了《代理市长》,他感觉到自己现在再拍就要拍现代戏了,要拍参与生活,要敢于生活,要挑战生活,要有一种责任感,要歌颂我们国家真善美,要揭露批判假恶丑,你不能拿着肉麻当有趣,不能拿着无赖当个性,不能拿着流氓地痞当英雄好汉,这种戏就不行!

杨在葆还是想拍他心里的戏,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尽管岁月对于已然垂暮的硬汉来讲似乎有些悲悯,但是,毕生的追寻却始终是他坚持的执著。

老夫聊发少年狂

杨在葆已经不年轻了,可身上那股正气却丝毫不减当年。因为听到广播里说,在公主坟大白天有一个女的被三个强盗来抢却没有一个人出来救助,杨在葆特别难过,他觉得这个时代不是不再需要英雄了,恰恰相反,是太需要呼唤了,太需要呼唤正义,呼唤英雄了。“现在我岁数大了,大不了拼上性命,可是,人们总是要被唤醒的。”

在《艺术人生》灯火辉煌的录制现场,当年的银屏硬汉,如今的耄耋老人几乎是在振臂呼唤,呼唤那种久违的精神。

男儿到死心如铁

杨在葆想拍《血,总是热的》的姊妹篇,想拍《代理市长》的姊妹篇,他还想演一个退休后的《代理市长》,为了这些理想他去办公司,可是,他却坚决不肯拍摄广告,“演了那么多戏,观众对你我有一定的信任,这是肯定,但是,你现在那些广告出得相当一部分是水分太大的,还有一个公司,打针打死人的,这是犯罪,当时谁去做的广告谁就是帮凶”!永远都不能对不起相信自己的观众,杨在葆坚持着自己的原则!

杨在葆知道,我们国家的机制就像一个庞大的机器,有些齿轮已经生锈了、咬死了,只能用我们的血液作润滑剂,他当然知道这样的想法已经不时髦了,但是,无论如何这个银屏硬汉始终相信“血总是热的”,所以,即便是“报国欲死无战场”,也还是“男儿到死心如铁”!

被母亲培养出的硬汉

我们都说一个男人在成长过程中父亲是他的第一个偶像,可是,杨在葆这个观众心目中的硬汉,却并没有受到过来自父亲的熏染,甚至是呵护。自幼在单亲家庭长大的杨在葆受到的最初关于“坚强”的教育是来自于他的母亲。

杨在葆一岁多的时候,父亲就因为脑淤血去世,留下母亲带着他和两个姐姐艰难度日,即便如此,杨在葆的童年却并没有太多悲伤,坚强的母亲从小教育杨在葆的就是“冻死迎风站,饿死不低头”,讲求忠、孝、节、义,做人要有骨气。

这种记忆伴随杨在葆一生,也成就了杨在葆的硬汉性格。

然而,再坚强的性格也换不回柴米油盐。1954年,杨在葆考取了上海戏剧专科学校(今为上海戏剧学院),对于杨在葆来说,这当然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可是,艰难的家境让他的学费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为了这笔巨款,杨在葆的大姐把它所有的东西都买了,其中还有她出嫁时候最好的那件丝绸衣服……

回忆起过往的那些岁月,杨在葆有太多的感谢和感激,硬汉并非无泪,只是刻骨铭心的柔肠往往被深深埋藏在情感最深处。

正是那些感激,让杨在葆从来不觉得生活艰辛,当一个男人能在苦中感受到甜、乐和满足的时候,他一定对生活充满激情,杨在葆说自己,“总有一个奔头姚干点什么事情,是那样的一种思想。”男人不能吃白饭,这是责任,男人要给自己坚持的事业一个交待,这也是责任!

快乐在工作中找寻

1982年,杨在葆接拍电影《血,总是热的》,那个时候港台片刚刚进入大陆,观众就喜欢看搞笑打斗,工厂农村没有人要看,但是,看到剧本的时候,杨在葆即刻被其中一段对白吸引了,他觉得那样的话就是他想说的,要说的,所以,即便不知道将来会有什么人愿意看那样一部电影,杨在葆还是接下来《血,总是热的》。这就是杨在葆的选择,真性情,不做作。

当然,也正是这样一个不被看好的角色让杨在葆一举夺得1984年的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也就是在这个百花奖的颁奖典礼上,杨在葆穿着短袖衬衫出现了,在其他人的西装映衬下,他那件价值一块零五分钱的衬衫显得非常扎眼。

事实上,在那个时候,杨在葆的第一任夫人已经去世了,靠着北影厂每天两毛钱的补助,杨在葆要拉扯两个孩子,同时还要赡养岳母,生活的困难不言而喻,只是,多年后会想起那时的生活,杨在葆并不觉得多么苦涩,生活上没有任何奢求,因为快乐是在工作中享受的。

爱妻,永远的思念

杨在葆的第一人是妻子是与他青梅竹马长大的,在杨在葆因为“反革命”的罪名被捕入狱的四年三个月零`14天中,她给了杨在葆莫大的鼓励和支持。

1973年,当杨在葆还在狱中的时候,他的前夫人曾经借着探监的机会给杨在葆送过一个棉坎肩,穿过一年之后,杨在葆才发现里面有他夫人写给他的一个布条:“想想肖季野和奶奶的对话,望坚强保重。乐观,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很多同志都关心你,事情可能是复杂的,总之相信党,既来之则安之,勿念。”在那个时候,来自家人送来的一个信息,让杨在葆有了起码的安慰。

就是这样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妻子终于在抑郁、操劳的折磨下撒手离去。在拍摄《血,总是热的》期间,久病缠身的妻子因为尿毒症住院,一接到这个电话杨在葆“头都炸了”,那段时间,只要有时间,杨在葆就会在医院为生病的妻子梳头发,因为生病脱发很多,杨在葆将脱发都收集起来,妻子去世火化后,杨在葆细心地头发放在骨灰盒中。

可是,硬汉总有他的选择,在杨在葆前夫人去世的第三天,他就为了救场去演戏了!作为一个演员,在需要救场的时候站出来,这个他的使命,作为一个男人,在那样的时候不把悲伤的情绪蔓延出去,也是他的使命!

杨在葆从来没觉得自己刻意些什么,可是,他一直在塑造着一个男人的气节,一个硬汉的传奇。

坦荡荡,垂泪英雄裹红巾

曾一度,在前妻去世之后,杨在葆是拒绝感情的,即便是现在的妻子,最初向他表白的时候,他也是拒绝的,最后还是演戏,让他们结缘。

面对自己现在的妻子,杨在葆心中酝酿最多的还是感激,婚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杨在葆的家中始终挂着他前妻的遗照,而且,到现在为止,杨在葆夫妇还在尽心地赡养着杨在葆的前岳母。

铁血男儿也总还是会有他的柔情似水,只不过这些只有他身边那个与他甘苦与共的女人最能体会,如果不是这样,小杨在葆22岁的现任妻子也不会说出“我这辈子做过最正确的选择就是嫁给了杨在葆”。

然而就在这个新的家庭终于组建起来,马上就要开始幸福生活的时候,命运再一次把灾难降临到杨在葆的身上,惟一的儿子病了!尿毒症!这一年时1996年!

在得知儿子的病情之后,杨在葆失踪了整整一下午,他想让自己平静下来,可是,骨肉亲情,没有孩子的人是不会理解那种牵筋动骨的痛的!杨在葆哭了!

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他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人生三大悲情!好在儿子的性格和父亲一样坚强,因此并不希望父亲天天陪在身边。但是杨在葆时刻关注着儿子的病情。儿子的病情几次反复,经历了几次生死考验。每当这时候,杨在葆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儿子身边,日夜陪护,直到儿子恢复。

再坚强的男人也总会有软弱的时候,这时候会流泪,但不是在人前流泪,你会很痛苦,好在不会沉溺在这个痛苦中,会从这个生活当中挣脱出去,我非常相信要面对现实!我说人生就是一幅自画像,你每天都给自己画像,我特别有这个感触。——这就是杨在葆!在他的自画像中酝酿着忠诚、善良和执著!

沧海桑田中,人的老去总是无可奈何的,只是,在这其中,硬汉的衰老会格外让人觉得悲凉,然而,即便是当年的壮士如今只能在闲处尽享凄凉,还会在雨中以别样情怀掩映名花零落,总归是浮云一程梦,萍花顺凋零!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