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 0910.汉语远行-YYTvO

Description: 「CCTV-10每周日14:30」 @ 2006-09-12 13:04

PiC2005年7月20日至22日,盛夏的北京向世界展示了另一种热度——热遍全球的汉语魅力。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的召开,吸引了来自66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们,他们纷纷表达了汉语于他们的惊喜,以及其所承载的悠悠中华文化对他们的吸引。会议的议题着眼在多元文化交融与汉语需求、新时期汉语教学的运作机制、国际第二语言教育发展前景等问题,实际详尽,旨在更进一步地将汉语推出国门传至世界。

据统计,现在世界上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3000万人,100个国家超过2500多所大学在教授中文,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开设汉语课程,各种社会培训机构不断增加,发展势头迅猛。汉语的出门远行开始加速。

语言是记录一个民族思想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发展传承的基础工具。席卷而来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拉动不同民族、国家去遵循同一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它又使得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个性削弱和丢失,丧失自我发展的内涵支撑。在此情境下,世界各国都极其重视本民族语言的发展和推广。传播广泛的语言也是强国的标志,汉语的发展,也需要与中华民族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相称。

面临汉语热的升温,中国要做的应该是为其加把柴。显然,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这次的世界汉语大会是个很好的契机,正如罗马尼亚前驻华大使罗明先生所说,“它标志着中国社会意识到在世界宣传和推广有关中国文化文明的知识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有实际意义的任务。”

作为推广汉语的专门机构,国家汉办对此更是不遗余力,提出了三项新的运作机制,即尽快建成百所海外孔子学院,向海外招募汉语教师志愿者,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师教材建设,旨在解决目前最紧迫的汉语教师、汉语教材不足等问题。

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保持强大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但是汉语的声音,中国的声音,在国际舞台上变得越来越有份量,却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然而在联合国恢复新中国合席位之前,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汉语不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联合国大会的讲台上,也听不到几亿中国人民所使用的汉语的声音。1971年新中国第一次在联合国大会上登台亮相,掌握流利外语的中国代表乔冠华,用汉语向世界表明中国的立场。从此,中国的声音一次比一次响亮。汉语成为联合国正式语文和工作语言之一,这种承载着一个文明古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底蕴的语言,它的地位和作用正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持续增长,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而越来越大。

2600年前,孔子有一个梦想,坐着木筏出海,但这个梦想他一生也没能实现。2600年后,借助着现代化工具,孔子开始走向了五大洲,他的思想,他的学说开始为世界各国所了解。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成为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思想的成功注解。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