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70多名台湾大学生来到大陆参加“首届两岸大学生领袖论坛”。他们当中的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到大陆。在大陆期间,他们不仅惊讶于古都西安兵马俑的壮观;震撼于北京万里长城的雄伟;与大陆学生零距离接触,沟通“两岸和平愿景”,更为他们此行增添了很多的感触。
8月13日,台湾32所高校的70多名学生从台北出发,先是兵分两路,到西安、上海参观游览,之后在北京汇合,与大陆的40所高校的90多名学生,共同参加“首届两岸大学生领袖论坛”。“首届两岸大学生领袖论坛”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国民党青年团、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共同主办。这是两岸大学学生领袖首次大规模齐聚祖国大陆,也是中国国民党青年团成立以来,第一次组织岛内青年学生领袖与大陆青年学生领袖面对面深层次地交流。这次来大陆的台湾青年领袖分别来自台湾中正大学,台湾长宁大学,台湾淡江大学,台湾大学等等32所高校,其中本科生46人,硕士生21人,博士生4人,中国国民党青年团副总团长林国正介绍说,之所以首届两岸大学生领袖论坛的部分台湾学生,先是来到西安参观游览,就是要让同学们围绕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有一个充分的感受和了解。
中国国民党青年团副总团长林国正:对这些学生的冲击会很大,因为百闻不如一见。
西安位于陕西省中部,是陕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教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中国大陆七大古都之一,古称长安,从公元前 11 世纪起,先后有西周、秦、西汉、隋、唐等 13 个朝代在此建都,历时 1100 多年,成为我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古都。在西安,参加“首届两岸大学生领袖论坛”的部分台湾学生,先是来到了秦兵马俑博物馆,秦兵马俑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据了解,秦兵马俑坑发现于1974年,1975年国家决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馆。经过四年多的筹建,至1979年9月底,雄伟的一号俑坑遗址展览大厅及部分辅助性建筑竣工落成,同年10月1日开始向参观者展出。从此,这块曾是乱石堆积、偏僻冷寂的荒漠田野热闹起来,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无数游客纷至沓来。占地近200万平方米的秦俑博物馆开馆以来,每年接待着一百多万的中外游客。据导游介绍,博物馆内的三个兵马俑坑中,一号坑最大,坑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有6000多陶人陶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环形方阵。坑东端有三列横排武士俑,手执弓弩类远射兵器,似为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手执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在11个过洞里排列成38路纵队。这一队伍整肃,气势雄伟的地下军阵,是秦始皇当年横扫六国的百万雄师的艺术再现。这里古文物壮观让来自台湾的同学而深感震撼。
台湾学生:我觉得那种很宏伟的感觉,让我觉得会非常地有冲击感,我们真的学习了
不少的东西。对对对,而且看到自己的文化,这种东西,会让人觉得说自己很骄傲的。就是这样的技术,在当时就可以有这么高超的工艺,像青铜器,或者是像兵马俑,这些流传到现在,大家都为之惊艳,所以我觉得未来,国人是有希望的。
来到西安的台湾大学生都有这样的印象,市区内到处都是一些历史遗迹和仿古建筑,大街上经常有游客与自己擦肩而过。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底蕴让人留连忘返。 8月14日,参加“首届两岸大学生领袖论坛”西安参访活动的台湾大学生来到了西安古城墙。古城墙是西安作为“13朝古都”的象征之一,它是1370年开始在唐代皇城的城墙基础上增修加长的,长方形的城墙上有箭楼、正楼、角楼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而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据导游介绍,拥有600多年的历史西安古城墙,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城建筑,它与北京、南京、山西平遥等地的古城墙最大的不同,是城砖的铸造成分非常特别。如果不经介绍,来自台湾的同学怎么也不会想到,西安古城墙的城砖是用四种材料合成的,分别是土、石灰、糯米汁,还有猕猴桃汁。据导游介绍,加入猕猴桃汁以后,会使城砖的质地更坚硬,还可以起到防止风化的作用。
导游:在我们陕西九区四县,下面有两个县,一个叫周至,还有一个叫户县,那么这两个县都是猕猴桃全国的重点基地,那其实把猕猴桃的汁混在我们这个西安城砖里面,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它的质地变得很坚硬,有防止风化的作用。
在惊讶于先人智慧的同时,台湾的同学们最大的感触就是,不到西安很难感受和全面了解中华历史文化的璀璨。
台湾学生:来了以后,觉得这里非常非常的壮观,要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你需要到西安走走。
台湾学生:这边真的是有一个历史的时间的感觉在,看到城墙外,全部都是高楼大厦,我觉得这种古今冲突的感觉很震撼。
参观游览之余,记者发现两名台湾的大学生到西安,还带来了一个不寻常的任务。马伯强和马仲豪是俩兄弟,这次他们到西安特别带上了两个塑料瓶,说是要取些西安的土带回台湾。
台湾学生马伯强:千里迢迢带着塑料罐就是为了这个黄土。因为奶奶这样讲,而且我们也对老家的思念,所以就带了一些西安的黄土。
马伯强说,他的爷爷是甘肃人,奶奶是北京人,爷爷、奶奶是在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的。而爷爷在6年前已经去世了,奶奶得知这次孙子有机会到西安,是最接近老家甘肃的地方,就嘱咐他们带点西安的泥土回来,已慰藉多年的思乡之情。
台湾学生马伯强:她常常自言自语在喊着爷爷的名字说,你的大孙子跟二孙子在哪一天要到西安了,要接近老家了,你很早的心愿要让孩子们回去,你的孩子没有做到,你的儿子、女儿没有做到,你的孙子今天要回来了,所以我觉得这个我们听了以后也是相当相当有感触。打电话回去跟奶奶讲,说奶奶我们现在准备离开西安,土已经准备到了。;回去让奶奶看,奶奶没有多说什么,奶奶只讲一句话五个字我们听了以后,我讲给弟弟听,心里面就感觉特别不一样,五个字“你爷爷笑了”。
到西安游览的台湾同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如果说他们在古都西安领略到的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同一天从台北出发到上海游览的台湾同学,则通过对现代化都市上海的参访,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后祖国大陆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也是上海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目前已经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作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这里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挑战。8月13日,在中国国民党青年团执行长李哲华带领下, “首届两岸学生领袖论坛”台湾部分代表35人到达上海。在上海,代表团通过参观浦东开发区、世博园会址、上海博物馆,游览外滩,现代化的上海让台湾大学生领袖们感受到大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
台湾学生:我想上海对我们一般人的印象都是从《夜上海》这首歌来的,那么近年呢又有浦东浦西地区的发展,让看到我们的硬体建筑,明珠塔或者是说,外滩的一些非常繁荣的景象。
台湾学生:我是第一次来到上海,我觉得上海在不断地在跟时代进步以外,它也传承着老上海的历史和人文的一些风貌,那上海的确是东方一颗明珠。
8月16日,参加首届两岸大学生领袖论坛的70多名台湾同学,分别从西安、上海来到北京,与90多名大陆的学生一起游览了故宫、颐和园、长城等名胜古迹。按台湾学生话说,是震撼了一路。
台湾学生:我们祖先的智慧蛮伟大的,包括说这边的地形也挺险要的。因为以前我们从课本上的图片看到,而今天真的是深入其景之后,那个心态上不一样,好像我们走在历史上面的感觉。
台湾学生:长城真的是蛮值得来的地点。然后就像刚刚门口不是立一块石碑,不到长城就不叫男子汉,所以也冲着这一点,一定要来这边看看,了解一下先人智慧到底是怎么样运用在这个长城上面。
8月17日,“首届两岸大学生领袖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向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各位大学生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首届两岸大学生领袖”论坛的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她说: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何鲁丽:进入新世纪的青少年交流,而且青少年交流中以大学生为主的交流 真是咱们一道新的靓丽的风景线,那么,这个机遇我想大家应该抓住,自己不但参与而且用行动来推动两岸的交往,促进共同的和谐的发展。
“首届两岸大学生领袖论坛”期间,全体成员通过专题讲座、分组讨论等形式,围绕“建立两岸青年互动机制的意义和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还就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全球化下的两岸经贸关系、两岸关系的远景展望等两岸民众和两岸青年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其中,传承中华文化成为论坛的最强音。南开大学研究生江霈发言呼吁把中华文化的内核和外延区别对待。他认为中华文化的内涵就是中华传统美德,外延是不断变化的各种形式。无论时间还是地域怎么改变,中华传统美德这个核心价值在两岸社会中都根深蒂固。台湾大学学生林育瑾则表示,两岸青年需要这种交流,建立这种交流平台非常必要,但这种平台必须以中华文化为根基,以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精神价值为根基。他说,两岸青年具有共通性,是生命共同体,而非利益竞争者。
据了解,这次论坛共收到两岸学生论文93篇,围绕论坛主题,两岸大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论述了两岸青年互动平台的意义和内涵,并为如何建立两岸青年互动机制建言献策。在“两岸关系的远景展望”的主题论坛会上, 台湾中正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博士生邱重崴的从新颖的角度就两岸关系的远景展望,给在场的观众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精辟的总结。赢得了全场的掌声。对于论坛中,双方就某一个观点也存着不同看法的现象,中国国民党青年团执行长李哲华说,这也突显了本次“首届两岸大学生论坛”的重要意义与深远影响。
中国国民党青年团执行长 李哲华:分论坛的部分,大家有谈到说,不管在台湾港澳地区所使用的正体字和繁体字的部分,和大陆地方使用的简体字或简化字,他们对未来中国文化保存的部分,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在经过这种脑力激荡之下,对未来中国文化的传承跟发展,一定有很大的一个贡献。
两天的会议中,主办方还精心安排了深受两岸学子喜爱的知名专家学者做专题讲座。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林毅夫作了题为“大陆经济发展形势及两岸经贸关系走向”的演讲。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李开复作了题为“选择的智慧”的演讲。现场,林毅夫以一句“亲不亲、一家人”开场,令台下台湾大学生备感亲切。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林毅夫:“亲不亲、一家人,甜不甜,故乡人”。我离开台湾27年,正好我今年是54岁。
林毅夫生于台湾宜兰,对台湾学子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些年他在大陆专注于经济学研究,早已是中国大陆乃至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作为论坛的第一场专题讲座,林毅夫主讲《大陆经济发展形势与两岸经贸关系走向》。他列举了大量大陆经济近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实例后,林毅夫话题一转,谈到了两岸经贸交流对于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林毅夫:其实台湾已经原地踏步十年了,为什么呢?实际上台湾收入水平达到美国40%,41%的时候是1992就达到了。为什么98年以后,台湾的经济原地踏步。陈水扁上台以后,继续李登辉的政策,提出所谓“根留台湾”,听起来好像是发展台湾,但实际上把你没有竞争力的产业留在台湾了,不是根留台湾,而是根烂台湾了,而且妨碍了产业升级。然后让企业南下,不要西进。我们知道南下就是到越南去了,到印度尼西亚去的那么企业的结果大部分,就像打水漂一样,大部分都死了,都不赚钱。怎样把产业转移出去,怎样让产业升级。因为你只有把产业转移出去以后,你才能释放出资金,释放出土地,释放出劳动力,去从事产业的升级。而对于台湾来讲,产业的转移,最自然的,最好的地方应该就是大陆。
林毅夫认为,大陆产业群密集,经济环境好,台湾转移出来的产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大陆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可以满足。产业转移后的资金可以回流台湾进行岛内产业结构升级,对岛内经济结构调整大有裨益。精彩的专题讲座,成为首届两岸大学生领袖论坛的一个亮点。
18日晚,首届两岸大学生领袖论坛闭幕式在北京宋庆龄故居举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俞贵麟,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秘书长李宁,中国国民党青年团副总团长林国正,中国国民党青年团执行长李哲华出席了闭幕式。闭幕士上,中国国民党青年团副总团长林国正先生的“海峡两岸的统一是我们的共同使命。”的一番话,无疑印证了这次两岸大学生领袖论坛的成功。随后,两岸学生联合编排上演了歌舞、京剧等丰富多彩的联欢节目,表达着心中的愉悦。
在首届两岸大学生领袖论坛闭幕式上,不少两岸的大学生告诉记者,“不管大家是来自长江之头,还是日月潭边;不管是来自黄土高坡,还是阿里山下,两岸的大学生将携手同心,共同促进两岸的和平、繁荣与发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写下灿烂的青春篇章。”这是首届两岸大学生领袖们交流后的最大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