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0819-24.难童(5-10)旅程.烽火.营救.保育.抗争.悲欢(Xvid)-OTG

Description: 「cctv10每周一至五21:00,每期40分钟。」 @ 2006-08-28 06:30

第五集 旅程

此时,国统区的米价飞速上扬,政府公职人员也只能依靠政府救济的低价米勉强度日。重庆保育总会不得不决定暂时停止收容难童,请有能力的家庭将保育院的儿童领回抚养,面对四处流浪的难童,保育总会的妈妈们已经束手无策。

第六集 烽火

1938年春夏,保育会经常在汉口火车站接待从各战区抢救出来的难童,但到了1939年春季,一批批10岁到15岁的中国儿童,在日军刺刀威逼下从这里登上火车,但火车开往何处人们不得而知,甚至这些儿童来自何处人们也不得而知。

PiC

第七集 营救

1938 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后,中国儿童保育总会抢救难童行动变得更加艰难,保育总会的阿姨们带领3万名难童,不仅要摆脱日军的追击,还要想方设法渡过长江三峡,越过重重大山,迁徙到四川大后方。在重庆求精中学的校园里,至今树立着一座雕塑,她铭记着抗战时期那段鲜为人知的千里大迁徙

第八集 保育

如何尽快遣散6000多名保育生,成为重庆保育会迫在眉睫的任务。但四川各地保育院的建院工作却困难重重,最大的阻力来自地方势力。由于保育会资金有限,一般把保育院确定在重庆附近乡镇的庙宇和大户人家的祠堂,这无疑侵犯了当地人的一些利益,这就需要做通这些地方人士的思想工作,而这又绝非易事。

PiC

第九集 抗争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8年抗战中,共收容流浪儿童3万多名,成立40多所保育院,对难童进行新式教育,并一直培养难童到高中毕业能够自食其力为止。这一公益行动引起不少有识之士的关注,因为在当时社会,公费集体养育儿童还是一个新鲜事物。

第十集 悲欢

1941年初,保育总会与国民政府行政院、教育部协商,决定在重庆附近成立一所专收保育生的中学,享受国立中学待遇,这就是国立15中,又称保育中学。保育院进行的是小学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儿童该读中学了。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