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放映室] 0730.0806.英国喜剧(上下)-YYTvO

Description: 「CCTV-10每周日19:37,时长50分钟。主持人:王玲玲」 @ 2006-08-08 00:30

《英国喜剧》(下)

pic《憨豆特派员》
在喜剧电影的世界里,有一些人总是能够脱颖而出,令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不管他们在何时何地出现,只要看到他的脸,就能让观众喷饭。很显然,罗万·阿金森就是这样一位天造地设的喜剧演员。令人惊奇的是,阿金森本人并不是学表演出身,而是牛津大学的工程系高材生。他的幽默风格也不仅仅像别的喜剧演员那样以台词制胜,而是更多地通过收发自如的肢体语言。阿金森的风格兼容并蓄,略带神经质和僵硬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不仅曾受到英国喜剧前辈本尼·希尔的影响,也有法国喜剧导演和演员塔蒂的影子,然而这些人的风格一旦在阿金森身上汇总,就变成了阿金森本人的独特风格。

在罗万·阿金森身上,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典型的英国人形象,也就是那些保守的、阶级痕迹明显、拥有严重的恐外症、常常自鸣得意的岛屿居民。这些角色的特质和夸张的笑话,在很多时候,其实是英国人幽默与悲情的完美融合。

或许是因为英国历史上一直就在抵抗欧洲大陆的入侵,这个岛屿国度的居民极度不信任外人。著名英国作家南希·米德福描述了这种偏狭思想的极端说法:“外国难以言喻地乏味无趣,外国人都是恶魔。”然而在英国人与欧洲大陆纠缠不清的关系中,最有趣的要算是英法之间的暧昧关系。影片《憨豆特派员》以英国喜剧著名的桥段、非常露骨地嘲讽了许多英国人引以为豪的文化符号,比如间谍、皇室、以及对法国人的憎恨。但或许是因为太过于露骨和明显,《憨豆特派员》缺乏英国喜剧特有的细微,以至于让这部影片对外国人而言可能是一个不错的乐子,但看在本国人眼中,就没什么新鲜感了。唯一特别的,也还是令人过目不忘的阿金森。

的确,历任的英国君主几乎都和法国皇室有那么一点沾亲带故的关系,然而这两个国家也因此进行过血腥的百年战争,英国人和法国人互相鄙视,都认为对方喜欢管自己的闲事。

或许《憨豆特派员》对英国皇室的最大嘲讽,就是让一个法国人差一点登上了不列颠的皇位。电影中,法国阴谋家萨瓦奇的最终目的,是把英国建立成世界最大的监狱,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英国人曾经把罪犯都流放到岛国澳大利亚上的行为。然而我们的主角之所以能够登上阻止阴谋家的历史舞台,完全是因为英国政府的所有情报人员都死光了。自我感觉良好到甚至失去了常识的憨豆特派员先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光荣地完成了拯救大英帝国的任务,也不知道究竟是他运气太好,还是其他人都是傻瓜。总之在喜剧的世界里,恶搞无罪。

英国社会虽然民主、虽然多元、虽然有知识和见识,但是他们也憧憬皇室,继续让女王头戴镶嵌着世界上最昂贵的宝石的王冠。然而《憨豆特派员》用行动证明了一点:世袭君主制在民主时代要繁荣发展,就只能选择破坏自己的神秘色彩。英国通俗小报把王室成员当成肥皂剧的演员,长篇累牍地报道他们的生活失检,就连电影也不放过可怜的王室,还顺带把所有英国政府官员调侃了一番。

阴差阳错之下,竟然是憨豆特派员先生被加冕成为了英国的国王,这一点看似荒诞,但并非毫无踪迹可循,英国人对本国王室的嘲讽向来不遗余力,曾经在木偶剧《简直一模一样的人》中,查尔斯王子被描写成生态学怪物,而马格丽特公主则成了杜松子酒鬼。这样相比之下,憨豆特派员先生和这一家人到底也是十分相配的。

pic《一脱到底》
英国喜剧电影发展的早期,位于伦敦的伊灵片厂曾经拍摄出许多脍炙人口的、反映下层人生活的喜剧故事,以至于后来的人们甚至将‘伊灵’二字作为这类型电影的代名词。《一脱到底》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伊灵的风格。这一点非常明显地体现在影片开头那一段纪录片式的镜头之中。

一度作为钢铁工业中心的谢菲尔德由于经济萧条,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阴郁的气氛之中,人们面临着生存危机。这就是影片《一脱到底》的故事背景。失业的男工人为了生计跳脱衣舞的故事,如果放到好莱坞恐怕会被拍成浪费纸巾的励志片,但是在英国,这样的故事则能让你笑到流泪。《一脱到底》中的男性被塑造成可悲却又可爱的形象,他们没有成功的机会,又没有做坏事的本领,只能在生活的煎熬之中,选择了一个并不能改变世界、但却极端挑战自我的职业——脱衣舞男。

故事中的几个男性角色都面临一些或多或少的权力危机,盖里,一个离了婚的男人,如果他无法筹集七百英镑的赡养费,那么他的儿子就会被前妻完全带走;盖里的好朋友戴夫和妻子的关系陷入僵局;而他们在街上遇到的朗帕因为一直过着孤独的生活而差点自杀;杰罗德则因为一直对妻子隐瞒失业的事实却又找不到工作,濒临心力交瘁的边缘。为了挣回自己的尊严,这些临时凑起来的杂牌军招兵买马,网罗了一批潦倒的志同道合者。

所以,《一脱到底》说穿了是一个寻找丢失的男性身份的故事,但这个寻找的方式却是通过脱衣舞表演,而电影的大获成功也说明英国人对于反讽自身永远是不遗余力的。然而通过这样的反讽,影片却成就了一种复兴,故事的高明之处在于对社会萧条的深层原因点到即止、而浓墨重彩都放在这些普通的失业工人们面对生活的困境,如何独辟蹊径地做出匪夷所思的举动,又如何战战兢兢地维护可怜的男性尊严这一方面。

pic《我爱贝克汉姆》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黑人文化和亚洲文化在英国主流电影中曾遭受严重的压制,然而到了八十年代之后,在英国电视第四台的支持之下,许多反映移民生活题材的电影出现在英国影坛。一开始,主导这些影片的是政治元素和文化元素,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商业元素开始逐渐出现,《我爱贝克汉姆》就是这样一部影片。借用文化差异、民族差异、影片制造了许多可笑的场景。

第二代印度移民杰丝是个很有足球天分的女孩子,十分崇拜贝克汉姆,希望有一天能和小贝并肩作战。她和很多同年纪的印度孩子一样,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最后变成一个整天只知道煮咖喱的印度主妇。但是家族和宗教似乎注定了她的未来。杰丝的妈妈对于女儿踢球的行为深恶痛绝。

对于杰丝来说,足球并非外来文化的一部分,而是自己生长环境中最自然不过的事物,然而这样的自然事物却不属于她的家族文化,因此,她所面临的困境其实正是两种文化并存之下的必然冲突。其实《我爱贝克汉姆》这部电影本身也是一个文化冲突下的产物,电影导演查德拉女士正是一位在英国长大的印度后裔,所以在故事中杰丝所面临的家庭压力,其实或多或少地带有着一些导演本人的亲身经历。

其实,要拍摄出一部优秀的涉及文化冲突题材的喜剧电影,即使在英国这样以喜剧出名的国家,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虽然,由文化冲突所造成的喜剧效果最为明显,但这类型的故事很容易就会被解读为带有某种倾向性,因为文化之间虽然没有高低之分,但却有大小之别,所以,假如两个庞大的文化体系产生冲突的话,如何平衡电影中的民族情绪,就成为了考验导演功力的最佳炼金石。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爱贝克汉姆》并非最成功的作品,可是它轻松、愉快、足够让人发笑,并且电影巧妙地选取了一个平衡矛盾的折衷方法。虽然在故事中的杰丝面临着双重压力,但最终,她还是能够在父亲的支持下,趁着姐姐结婚、大家都在欢乐中不能自已的时候,偷偷跑到比赛场地,完成决定命运的一场足球赛。

pic《银河系漫游指南》
在英国喜剧的世界中,除了电影和电视剧之外,还有广播剧。在广播喜剧的世界里,几乎是BBC独领风骚。许多脍炙人口的广播剧在人群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奉为经典、拍成电影,包括眼前的这部《银河系漫游指南》。在整个《银河系漫游指南》中,最出色的并非任何一个人物,而是一本叫做《银河系漫游指南》的书。在电影的画外音对这本书进行介绍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很清楚地体会英国人是如何把激进的思想用这个社会所能接受的途径发泄出来、并且还能让人们发笑的。

《银河系漫游指南》的主角阿瑟·登特是个普普通通的英国人,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他发现自己的家已经被铲平,为的是修建一条新的大路。愤怒的阿瑟还没来得及回过神,就发现整个地球也遭到了和自己同样的命运——一艘巨大的外星建筑施工飞船正等着把我们的星球炸得灰飞烟灭,因为地球属于他们修建银河系高速公路上的违章建筑。外星人声称炸平地球的计划书已经在五十年前就搁置在阿尔法人马座的办公室里,所以现在的地球人即使想提出上诉也已经太晚了。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阿瑟被自己的朋友,一个和福特轿车同名外星人解救,于是两人开始了在银河系中搭便车的旅行日记。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