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影像志] 0714-18.最后的蒸汽机车(5集全)-YYTvO

Description: 「CCTV-1周一至日01:17」 @ 2006-07-18 14:30

PiC

时代背景:

尽管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就已经有了100多种型号的蒸汽火车,但在随后的日子里,最好的蒸汽火车都是由中国人生产出来的。我们可以列举出它们的名字:“解放号”、“反帝号”、“和平号”、“反修号”以及之后的“跃进号”和“前进号”。根据这些新改良的机车型号,可以推测出产生它们的年代。

大板,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北部100多公里,是草原上的一个小镇,这里已经注定要成为世界上蒸汽火车的最后终点。

横贯内蒙45古东西腹地的集通铁路属于地方铁路,经营这条路线的内蒙古集通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4年,这家公司当时用相当于破铜烂铁的价格收购了全国各地150多台还能开动的蒸汽机车的车头,到现在,这种机车还剩下49台。其中还有20余台依旧在一线运营。

2005年5月,集通公司正式宣布了开始更换机车的消息。从5月份开始到11月份,大板机务段已经购进了14台东风内燃机车。更替下来的蒸汽机车被就地切割、拆散,有用的零件配给其他仍在运行的火车,剩下的东西便卖了废铁。年底前,所有运行的蒸汽机车全部熄火停运。自此,工业革命的标志——蒸气机车在世界上的干线铁路彻底消失。

一直靠蒸汽机车生活的人们也在默默地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他们的生活也将随着蒸汽机车的淘汰而改变。

编导阐述:

本片将紧紧围绕最后的蒸汽机车退役这一历史事件,以人为本展开叙述。本片将选择与这一历史事件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人物作为主人公,通过他们的工作和家庭,情感和命运发生的变化来表现时代的变迁。

全片将以纪实的拍摄手法为主要影像风格,着重表现生活中的质感。加上主人公的口述,共同建构陪伴着最后的蒸汽机车的人们的命运和蒸汽机车走过的最后岁月。平静中的挣扎与现实生活的无奈,无法舍弃的忘怀与不同时代背景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工人的内心感受相结合是本片的情绪主调。

第一集:开往终点的列车

48岁的老蒸汽机车司机刘忠为人谦和,老实本分。18岁时,刘忠便上了蒸汽机车当上了一名司炉。十年前吉通铁路建成,为了节约运营成本,吉通铁路却决定使用当时已经被大多数铁路局淘汰的蒸汽机车作为主要动力。刘忠很快成了吉通铁路的主力司机,同时还要不断地带徒弟,以供给不断上涨的运量对机车和司机数量的要求。繁忙的运输让刘忠感到自己开一辈子火车的希望将在这里实现。他感到心里非常的踏实。随后,他将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也陆续从乌海接到了大板安家落户。

但是事情还是发生了变化。原来的旧蒸汽机车由于使用年限太长,陆续报废。2005年的冬天,对于刘忠来说也许是自己机车司机生涯中的最后一个冬天,公司已经决定在年底之前,彻底淘汰蒸汽机车。但是,此时的刘忠已经是48岁的年龄,他已经不再适合重新培训上内燃机车了。公司的决定不知如何对他说……

蒸汽机车的终点站,也就成了刘忠希望的终点站……

36岁的蒸汽机车司机张景明人称“二白话”,又名“大明白”。为人善良,年轻力壮,思维活跃,口齿伶俐。张景明是从蒸气机转到内燃机的第一批司机,丰富的电器知识让他很快熟悉了机车的驾驶,同时有不少难题都是他一一排除的。他也认为蒸汽机车工作环境差,工作效率低,淘汰是早晚的事。早点淘汰更好。

按理说蒸汽机车改内燃,怎么也冲击不到他的头上,但是“二白话”偏偏就和一个领导因为帮助工友的事而产生了矛盾。生性倔强的他,主动放弃了在内燃机车上的工作,又回到了蒸汽机车上。依旧与煤和火打这交道。

张景明对自己曾经的蒸汽机车充满了感情,车身上的牌子上的每一个字都是他用电焊一点一点焊出来的,但是面对即将成为一堆废铁的破旧机车来说,心里却……

第二集:最后的洗炉工

23岁的郭玉亮是大板机务段洗炉车间的临时工。19岁时,还是农民的郭玉亮招工来到了吉通铁路机务段。由于当时运输紧张,郭玉亮被安排到了蒸汽机车上,干上了最苦最累的司炉工作。

为了转正,为了将自己的户口从农村变成城市。郭玉亮拼命地干。但正当一切都一帆风顺的时候,吉通铁路的蒸汽机车却面临淘汰。本想就算从乘务员岗位上转岗下来也能在铁路其他部们继续工作下去的郭玉亮,怎么也没想到,转岗后的他工作的车间也要随着蒸汽机车的淘汰而解散。他将面临再次考核与淘汰。不久后,铁路局就要招聘考试了,对于他来说,这是在铁路上继续干下去的最后机会了。他必须抓住机会,因为,他的女朋友对他说,如果他离开铁路,他们的关系也就完了……

56岁的洗炉车间工长李春生人称“老李头”,祖父和父亲都是铁路工人每天早晨,“老李头”都会准时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骑着一辆擦得锃亮的老式“飞鸽”牌自行车来到机车大修厂一角的洗炉车间。将他的一个用打包带编制的篮子放到桌上,篮子里放着一个破旧的饭盒,饭盒上放着一双洗得干干净净的线手套。

对于即将到来的蒸汽机车淘汰,表面平静的他却十分失落。看着大修厂里的机车越来越少,透过自己办公桌旁的窗户就能看到的废旧铁路上报废机车越来越多。他对自己是否能干到退休都有些心里没底……

第三集:二线司机

53岁的米忠诚是大板机务段的二线司机。老米不是名人,甚至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人物。为人低调,做事谨慎,任劳任怨,工作从来一丝不苟,走到哪里都是笑眯眯的不吭声。

从乌海煤矿来到吉通铁路那年老米已是43岁。来的那年,他是作为蒸汽机车司机的岗位来的,但是来了不久,由于机务段煤水站缺人手,老米被分到这里当上了二线司机。他的工作就是将完成运输任务的蒸气机车在煤水站里加好煤水,调转车头再放到机车出发的位置,交给长线机车司机。一转眼10年过去了。老米也就再这巴掌大的地方开了10年的蒸汽机车,但他却从来没有开出过煤水站这个小院。自己的同事们也从来没有把老米当成蒸汽机车司机。

现在,除了继续当好自己的二线司机以外,由于近来往来的蒸汽机车越来越少老米的工作发生了一些变化。每天清晨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等待领导分配自己今天的任务。煤水站哪个岗位上缺人,老米就需要去替谁工作。虽然工资待遇没有丝毫的变化,但是老米依旧笑眯眯地将领导安排给自己的工作认真地完成。老米觉得闲着也是闲着,多干点无所谓。

由于蒸汽机车即将淘汰,煤水站来了不少从蒸汽机车司炉岗位上退下来的年轻人。但是由于大家的工作都没有定下来,于是人们的工作都十分懒散。大家每天都聊着未来公司对自己的安排,哪里的工资又长了,谁谁发财了这样的话题。老米总是笑眯眯地干着自己的事。忙忙碌碌地身影总是在小站里晃动。

然而,不久即将到来的蒸汽机车换型,也就意味着老米连二线司机的工作也到此结束了……

就在老米即将结束自己二线司机的历史的时候,老米却得知自己的儿子上了内燃机车,从实习司机转为正式副司机了……

第四集:告别查布嘎

杨泉是查不嘎折返段一个带着高度近视眼镜的扳道员。10年前招工来到吉通铁路,被分配到查不嘎蒸汽机车折返段当上了一名扳道员。

杨泉的生活一直很平静,但是这种平静却在2005年5月份被打破。随着吉通铁路要将蒸汽机车换为内燃机车的消息从传闻不断变为现实,来查不嘎这个内蒙古草原深处的小站的随着蒸汽机车繁华一时后冷清了下来。

不久前,又一批曾经和杨泉一起工作的工友们被公司调到别的地方工作去了,曾经的职工公寓和食堂也因为人太少搬走了,只剩下空荡荡的房子和即将脱落的挂在墙面上的“冬季运输决心书”和黑板上残留的伤感的歌词……

现在,杨泉在站房里谈论的最多的是蒸汽机车全部消失之后,他们是否也会和别的工友一样被调到别的地方去工作。这样一家人可就天南地北很难相见了。但是这一切都是未知,他只能等待,怀着一丝希望的等待、无奈地等待、绝望的等待……

老黄是拆车队伍的工长,在他手底下被拆掉的机车有300多台。为此他十分骄傲。 对于他来说,机器就是机器,是没有情感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以最快的速度拆完火车才是正事。赶快干完这里的活,还有别的客户等着他们到下一个地方拆设备呢。

也有让老黄忧虑的事情,眼看这边的机车就要拆完了,全国都没有蒸汽机车可拆了。拆蒸汽机车是大活,来钱快,可是以后这样的甜活不好找了。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