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档案] 0623.清帝扳指-YYTvO

Description: 「CCTV4 周一至日18:50」 @ 2006-06-24 11:04

PiC清代大太监李连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历史人物。但对于他身后之事,人们可能知之甚少。据“皇清花翎二品顶戴内廷大总管李公墓志碑”碑文记载:“太上孝钦显皇后升遐,公之退志决矣。退居之时年已衰老。公殁于宣统三年二月初四日,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十月十七日,年六十有四”, “宣统三年二月初六日,隆裕皇太后赐祭坛,赐赏银一千两治丧”。据此可知,李连英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慈禧太后死后,就出宫回家,三年后去逝,葬于清代“御赐”的北京西郊恩济庄太监茔地。据邓之诚在《骨董琐记》卷四中记载:“大阉李连英墓,距北苑三里许,地约二亩余。周以女墙,南向铁门,……。基砌白石,工琢精美。凿石渠泄水,长亘十丈。……圹内石室,容百数十人,有享坛,列诸珍品。费时年余,费金数万,始竣工……”1958年北京市文物普查时,李连英墓的石桥、石牌坊、石碑和祠堂、亭子等地面建筑尚存。1966年开始的政治风暴不仅摧毁了这些“四旧”,连深埋于地下的墓室也未能幸免。据知情人回忆:墓室共两道石门,面积约12平方米,中间的石刻棺床上停放有楠木做的一棺一椁,椁外髹彩漆,贴金画。该茔地建成于乾隆三年(1738年),传说埋葬清代太监两千多人,但象李连英墓不仅有砖石墓室,还有地面建筑和高达3.5米用汉白玉制成的墓碑的墓却是绝无仅有的。皇家的赏赐并不多,但从颇具规模的地面建筑和墓中出土随葬品的数量和价值来看,作为内廷大总管的李连英,生前聚敛的财富足以让他尽享哀荣了。

李连英墓棺内共出土随葬品五十余件。其中不仅有直径达1、6厘米,重量在10克拉以上的钻石帽正,也有从国外进口当时非常时髦的镶钻欧珀戒面的戒指;翡翠类随葬品,除了这件扳指以外,还有翠翎管、翠烟嘴、翠烟壶,翠朝珠等,都是满绿的高翠,但从翠的颜色和地子来讲,这件翠扳指是最好的:它高2.5,直径 3厘米,地子半透明,水头足,绿色正而嫩。正如晚清收藏家唐荣祚形容的翡翠之美“艳夺春波,娇如滴翠,映水则澄鲜明澈,陈几亦光怪陆离……”。

这件翠扳指,吸收了大自然的精华,经受了数万年的历练,终于被采矿开采出来,可是这只是它生命高潮的开始。采矿人没有享用它,他发掘它也许只是为了挣钱取回自己心爱的姑娘,也许是为了养活妻儿老小,……经历了艰难的跋涉,它辗转到工匠的手中,他可能是一个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老匠人,也可能是一个沉默寡言,成竹在胸的中年汉子,更有可能是一个心灵手巧,出类拔萃的小师傅,总之,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去粗取精,挖脏去绺,使一块璞石,焕发出完美的光彩。

它又是经历了怎样的交易到李连英手中,我们不得而知,但在对北京风俗习惯以及宫廷秘闻了解颇多的唐孙鲁先生的作品中,有一段关于翠扳指的传闻:“恭王新得一枚祖母绿扳指(注:从上下文推测应为翠扳指),璇玉瑶珠,莹然碧绿,整天戴在手上,摩挲把玩。偏偏有一天被李连英瞧见,嬲着王爷赏给他见识见识,王爷告诉他,等我玩够了再赏你玩,哪知过了没几天,慈禧召见恭王,在庭对时,看见六爷手上戴着一汪水一般的翡翠扳指,要六爷摘下来瞧瞧。哪知慈禧一面摩挲一面夸好,颇有爱不释手的样子。一边问话,顺手就搁在龙书案上了,恭王一看扳指既然归赵无望,只好故作大方,献给宸赏了。没几天,李连英特地到军机处叫起儿,走出屋门向后一转身,一挑大拇指说:‘六爷,请您鉴赏一下奴才新买的这只扳指如何?’恭王的爱物祖母绿扳指(应为翠扳指)赫然戴在李连英的拇指之上……” 当然传闻未必当真,彼扳指未必是此扳指。我们也无从知道李连英对待这件价值不菲的宝贝,是象和珅有了只有帝后才能佩戴的东珠朝珠后,只敢夜晚在家中偷偷戴上照照镜子,过过心瘾,还是像传说中那样在王爷面前也敢炫耀一番,然后再小心翼翼地装进挂在腰间的扳指袋中。但它确确实实地见证了李连英生前从荣华富贵、飞扬跋扈到黯然离宫、落魄寂寞的日子,也见证了宫廷腐败,风雨飘摇的封建王朝一步步走向灭亡。

翡翠原产地是缅甸孟拱,明末清初传入中国内地,清代中期为朝廷器重,尤其到了晚清,深得达官显贵,特别是贵族妇女的偏爱,使翡翠价值大幅上扬,成为继玉器、珠宝之后,制造首饰珍玩的重要材料。

鉴别翡翠质量最重要的是颜色、质地和透明度。颜色纯净,质地细腻,透明度高为上品;颜色以绿色最好,另外还有红色和藕粉色,绿色中又以宝石绿为最高级别,价值与钻石、祖母绿、红、蓝宝石、黑欧珀相当。质地细腻透明度好的称玻璃地,次于玻璃地的称灵坑地,最次的是不透明的干地翡翠。翡翠的绿色由于色调、色级、色形、地子的透明度变化大,一些微妙的区别,就可能引起价格的天壤之别,所以鉴定的难度相当大。

不过,今天对我们来说这件翠扳指的经济价值,也就是值多少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承载了一段历史,它自己也成为一件可以触摸的历史。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