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档案] 0622.踏歌图-YYTvO

Description: 「CCTV4 周一至日18:50」 @ 2006-06-23 15:06

PiC南宋画家马远的《踏歌图》 《踏歌图》是南宋画家马远的代表作,此画绢本立轴,纵192.5厘米,横111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画上题有宋宁宗赵扩的五绝诗一首,拙劣的书法占据了画面显要的位置,破坏了作品空灵深远的艺术效果,是相当可惜的。

这幅以南方风俗为题材的作品,描写的是阳春时节的一个欢乐的场面。作品构图很有特色,它被作者有意识地分为了上下两个部分,中间以云气相隔,虚实相映,颇具匠心。嶙峋的山峰拔地而起,突兀耸立直指苍穹,线条既潇洒又果断,笔锋强劲有力。岩石表层用斧劈皴层层皴染,墨色凝重明快。雾霭中树影婆娑,掩映着几处亭台楼阁。上半段在构图上多采用纵向,仿佛是要与天壤相接,大有天上人间之感。这种高高在上的气势和豪华的宫院以及略带“仙气”的氛围,给人非寻常百姓居所的感觉。作品的下半段采用的构图方式以横向为主,与上半段有明显差别,画面也缺少了上面的那种“仙气”,取而代之的是一幅既普普通通而又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

所谓“踏歌”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歌咏娱乐形式,就是一边歌唱,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此作右下边的山路间有六个人物,中间一位老者,左手抬起,右手拄杖,上身摇摆着做歌舞状,双脚打着节拍,朦胧的醉意间又有几分喜悦和兴奋,细心观看不难发现他裤子上缀着的补丁,可见这是一个生活艰辛的普通农人。不禁让人联想,像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普通百姓,一年当中能有多少这样的欢乐。老者身后的石板桥上,一个中年汉子正咧着大嘴,拍这巴掌,步履踉跄地边走边唱,在他身后,另一醉汉似乎已经是举步维艰了,他紧拉着前面那个汉子的腰带踉踉跄跄地跟着走,即使是这样,他的双脚似乎还在跟着歌的节拍在竭力跳动。末后的一位像是已经进入了半睡眠的状态,他肩上扛着一根竹棍,上面系着一个酒葫芦,就是这个不起眼的酒葫芦把乡民的酒醉暗示出来了,体现出作者善于把握和刻画细节的能力,这是马远绘画的鲜明特色。画中左角远远站着一个孩子和一个村妇,孩子看着这些平日里辛苦操劳的长辈们的的滑稽模样,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所有人物的衣纹都用钉头鼠尾描勾勒,简洁干净,准确有力,五官等细节部位点戳完成,神采生动,丝毫没有造作之嫌,在宋代人物画中,这幅《踏歌图》也堪称是翘楚之作。

马远的构图一直是被后世所称道的,他善于通过对局部一边一角的巧妙刻画来表现出以小见大,以偏概全的艺术效果,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马一角”。他的这种构图方式完全是从艺术角度出发,有人认为这是在描绘“残山剩水,”是“宋偏安之物也”,未免不符合实际。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河中人(今山西永济县境)。宋室南渡后,马远侨居杭州,故此陈善在所撰的《杭州府志》中又称其为钱塘人。关于马远的史料不多,具体的生卒年月也难以考证。但是马氏家族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艺术世家,画史中曾有“一门五代皆画手”的称誉。 由于家学渊源以及画院诸位前辈的影响和指教,马远在青年时期就已经显露出出众的艺术才华,他在二十多岁时绘制的人物画就得到过宋高宗的御题,可见他在绘画上的成熟时期是比较早的。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