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大视野] 0619-23.海归时代(5集全)-YDY&YYTvO

Description: 「凤凰卫视周一至周五 19:55」 @ 2006-06-27 02:00

6月19日海归时代——回潮篇

海归是目前中国对海外留学归来人员的统称,与海龟谐音,海龟水陆两栖,海归中西文化融合,拥有多元文化背景,能在各种环境下生存之意。

海归的成就贯穿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中国自1872年清朝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开始,有过四次留学回国的运动,这个群体中已经出现了太多影响中国的重要人物,从早期的思想者科学家,国共两党的骨干到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而从1978年开始到现在的这次,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向外界学习的浪潮。

20多年来,这批以留学生为主的回归群体累计达到了近30万人,他们的年龄从二十几岁到五十几岁,如今活跃在中国各个领域的舞台上,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现在,每年人才回流的海归仍在以13%的速度递增,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归国。

海归引进了互联网,风险投资,证券市场,创业理念,海归们参与议政,自办学校,创立媒体。

海归在中国人口比例中还占不到0.3%,而他们的成就则是推动中国二十多年前进的加速器。

有人对海归的经历羡慕不已,也有人对这个标签身份不屑一顾,海归曾一度笼罩着光环,后来又似乎不再稀奇。

今天的海归,他们是否还带有过去几代留学生的影子和使命,他们在如今这个全球化时代将怎样影响中国?我们通过观察不同社会层面的海归群体,寻访不同领域的海归名人,阐述海归的历史、透视出国热潮、展示他们的成就和困惑,并从中寻找当代海归群体的现实价值以及未来含义。

6月20日海归时代——立业篇

新锐领域的创业者中,取得成功的只是创业群体中的一小部分,大多数的创业者由于种种因素制约而失败了。现在这些红得发紫的创业“新星”,其企业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问题,濒临失败的边缘。造成新锐领域创业失败的原因,可以从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分析。人的因素主要是投资者的自身条件。其中,高学历、高素质、国际化背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归”群体,成为新锐领域创业的重要力量,有统计资料显示,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占园区企业总量的10%以上;“海归”人数已占到中关村从业人员总量的1%左右。

在许多“海归”眼中,创业是回国发展的“最高境界”,因此,最近几年,“海归”创业热潮风起云涌。据国务院侨办的最新统计,目前已有2万多名“海归”回国创业,“海归”企业年产值已达数百亿元人民币。而北京、上海等地更是成为“海归”的创业热土,以上海为例,2003年平均每天就有1家“海归”企业诞生。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海归”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UT斯达康总裁吴鹰曾说:“如果你后悔10年前没回国创业的话,现在就回来,以免10年后再后悔。”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创业是高风险领域,尽管国家对“海归”创业有诸多的政策扶持,“海归”企业同样也要在市场的风口浪尖中搏击,同样也会有不谙“水性”的“海归”翻船。

6月21日海归时代——困惑篇

2001年在海归一词方兴未艾时,国内几大网站开始接连发布关于海归求职困难的消息,在大众眼里,失业第一次和这个群体挂上了勾,海归的光环开始褪去,变成了海待。

6月22日海归时代——选择篇

海归早已是一个没有清晰边缘的群体,随着中国社会逐渐走向多元化的趋势,海归当中也一直存在着与主流观念不同的一群。他们中有八十年代的文化先锋,也有网络时代的新锐作家,他们曾经流连在纽约、伦敦的街头,演奏极端音乐或者是体验行为艺术,而现在则是回到国内出书、演电影、做企业咨询师,甚至参与设计国家奥运主场馆。有人也给他们贴了一个标签,非典型海归。也许在一个真正多样化的社会中,并不存在典型与非典型,但是我们总希望看一看海归的不同选择,如何为自己带来更丰富的生活,也为社会带来更旺盛的创造力。

6月23日海归时代——进化篇

在走出国门已经不再困难的今天,海归早已失去了曾经的特殊标签身份,对于时下年轻的海归,出国又回国也许已经仅仅是他们人生当中的一段经历而已,这段经历能否带来物质回报,或能否改变生活轨迹都变得不重要了。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