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0611.易中天品三国(16)三顾茅庐-YYTvO

Description: 「CCTV-10周一至周六中午12:45」 @ 2006-06-12 10:04

“三顾茅庐”是诸葛亮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诸葛亮由此成为刘备一生中最重要的谋士。这一段故事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罗贯中传神地演义,成为妇孺皆知的重要情节。他用刘备的礼贤下士,烘托出了一个神仙似的人物诸葛亮。《三国演义》花了将近两个章节的篇幅来描写刘备与诸葛亮的会见,但是在史书《三国志》中,对于这一段,只有五个字的介绍:“凡三往,乃见”。那么三顾茅庐究竟是怎么回事?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发生过三顾茅庐的事情呢?

关于三顾茅庐,史书《魏略》《九州春秋》和诸葛亮《出师表》里的记载大相径庭,不但如此,它还完全颠覆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小说中的三顾茅庐。在《三国演义》里,刘备三次走进卧龙冈,拜访韬光养晦的诸葛亮,最终诸葛亮走出山林,辅佐刘备成就帝业。这一段被世代读者传唱的佳话,为什么在史书上却是另外一副模样呢?在历史的真实上,到底是诸葛亮的自我推荐还是刘备的三顾茅庐呢?这个事情为什么如此奇怪呢?

如果《魏略》和《九州春秋》记载的是事实的话,那么在诸葛亮的《出师表》里,“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句话又该如何解释?难道是诸葛亮说了假话?还是《出师表》根本不是诸葛亮所作?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发生过三顾茅庐的故事呢?

《三国演义》中对三顾茅庐的精彩演义,在一定程度上,为诸葛亮和刘备都增加了不少色彩。尽管在历史的真实上,三顾茅庐远没有小说中那么精彩,但是正是有了小说家的渲染,这段故事才被世代传唱,如果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中国历史上或许就不会有一个光彩照人的诸葛亮了。而有了三顾茅庐,所以后人对刘备的礼贤下士,极其羡慕和推崇。刘备本人也因为“三顾茅庐”而妇孺皆知,成为中国历史上尊重人才的模范。那么作为作者的罗贯中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