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 一篇令人震惊的报道“各省市最低工资均低于国家标准”,被包括新华、人民、新浪、搜狐等数十家大大小小的网站挂在自己的要闻版块上。随后,“最低工资”四个字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最先挑出这个话题的是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他于4月22日在北大举行的一个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讨会上,一语惊人:“全国没有一个省市的最低工资达到国家要求,即当地月平均工资40%-60%的标准。”
之后,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向《中国经济周刊》证实了这一说法,他表示,“假如是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方法——“社会平均工资法”即月最低工资一般是月平均工资的40—60%话,目前没有任何一个省份达到了这个要求。”
《中国经济周刊》的报道刊出之后,接踵而来的许多批评性文章直接将矛头指向政府。认为最低工资的不到位,是政府官员把屁股坐到了资方的板凳上,只注重GDP数据的增长,而忽略了对劳动者权利的保护。因为政府职能的错位,导致许多问题的出现,引发诸多社会矛盾。
还有观点呼吁,对最低工资标准做出统一、强制性的规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观点提倡,必需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不但是尊重普通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体劳动价值的政治问题,而且还有利于启动内需、促进消费,也是一个促进经济发展、转变经济拉动方式的经济问题。
针对诸多要求设定最低工资的声音,辩论会嘉宾王奔认为,中国现阶段无需设立最低工资标准。他指出,现阶段要求政府设立最低工资标准,是中国的精英阶层构想出来的,不符合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情况。目前中国的劳动力供应几乎是无限的,劳工团体之间在竞争中相互压价,劳动力的廉价状态是残酷的现实,也是绕不过去的现实。
王奔认为,要解决劳动力廉价问题,只能等中国的劳工阶层成熟了,自发联合起来用政治抗争手段方式和资方谈判争取权益 ,而不是依靠政府设立劳动力价格标准。政府的出手,只能干扰市场价格系统,对劳资双方都不利。政府需要做的是监督生产安全标准,而不是工资的高低。
您认同王奔的观点吗?到时候他就坐在辩论会现场,大家可以直接发帖子,发手机短讯和他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