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0407.唐诗的故事(15)杜甫草堂之谜(康震)-YYTvO

Description: 「CCTV-10周一至周六中午12:45」 @ 2006-04-11 08:00

内容简介:

安史之乱之后,京都长安、洛阳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成都因为地处西南,远离战火,因此它成了离乱时期理想的避难之所。杜甫因躲避“安史之乱”逃荒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和帮助下建立了一个草堂,这里溪水长流、环境优美,成了杜甫一家人暂时的栖身之所。那么,对于当时生活窘困的杜甫来说,他的草堂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住的问题解决了,杜甫就把精力投入到诗词的创作上。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不到四年,却创作了二百多首诗,其中大部分都是田园诗,其中就包括千古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写的就是风雨飘摇中破败的草堂。那么,杜甫的这首千古名篇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我们前面说过,杜甫的这个草堂之所以能够建起来,就是因为有裴冕、高适这些高官做靠山,那么这些高官一旦发生人事变动,也会给杜甫的生活带来影响。杜甫的朋友严武的调离,使杜甫决定离开成都。就在杜甫犹豫是回成都,还是回京城的时候,安史之乱发生了重大的转机。这个时期,唐玄宗、唐肃宗父子都已经去世,唐代宗即位,唐代宗的广德元年,也就是公元763年正月,安史叛军的首领史朝义众叛亲离,自杀身亡。史朝义的死,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安史之乱”结束了。安史之乱的平息,对于深受战乱之苦的杜甫来说,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就在杜甫准备启程回长安的时候,情况又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

唐代宗广德二年,也就是公元764年,朝廷下诏书任命严武回来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消息一传来,本来要回长安的杜甫,决定返回成都。杜甫的这个举动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疑问,当初徐知道叛乱时,杜甫被困在梓州,回不了成都,后来叛乱平息了,杜甫却不愿回成都,想回长安,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使杜甫不愿意回成都呢?唐代宗广德二年,即公元764年,杜甫携带家眷又回到了成都草堂,严武也给他晋了职,封了赏,杜甫总算可以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了,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对于个性比较狭隘的杜甫来说,他在严武的手下工作,俩人能合得来吗?那种朝九晚五的工作,杜甫能适应吗?敬请关注《杜甫草堂之谜》。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