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曾子墨
(一)据传,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康熙帝之所以能继承大统,一个名叫汤若望的德国传教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康熙帝亲政以后,对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极为礼遇和倚重,甚至将这些掌握了西方最新科技知识和艺术的传教士任命为朝廷命官,中西文化交流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康熙晚年间,与罗马教廷之间爆发了一次礼仪之争,不甘罗马干涉的中国皇帝实行了严厉的禁教政策,把汤若望、南怀仁等人几十年的苦心造诣毁于一旦,中西交流戛然而止。这一情况持续了一百多年,直到鸦片战争爆发才得以改变。而在此之前,仍有无数西方传教士企图进入中国,毕竟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如果让这里的人们信仰基督,将是他们莫大的荣誉。1807年,一个名叫马礼逊的英国传教士来到了中国,与他的前辈一样,他也遭遇了世界上最为严厉的禁教措施。但马礼逊毫不气馁,毕尽一生之力,出版中文版《圣经》,并编撰了世界上第一部《华英字典》,为其后的中西文化交流打开了至关重要的一扇门。
(二)1851年1月11日,广西金田。从这一天起,曾经四次科场失意的广东青年洪秀全自称天王,建立太平天国。不久,天王洪秀全率领他的信众攻城略地,扫荡四方。在不同起区的历史教科书中,太平天国运动有着不一样的面孔,或谓之“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或谓之“中国文化历史的一次浩劫”,但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辞,即:太平天国运动始终都有着一层宗教的外衣。鲜为人知的是,如果不是被一名美国传教士拒绝,洪秀全也差点成为一个华人牧师,从此中国少了一个宗教牧师,却多了一个太平天王。毫无疑问,那个名叫罗孝全的美国传教士无意间改写了中国历史。伴随着洪秀全的兴起,一个个西方人也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共同谱写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三)自鸦片战争以后,满清统治当局逐渐意识到了西学的重要性,相继开设京师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力图在科举选仕以外,寻找到另一条培养人才的佳径。因而,无论是同文馆还是京师大学堂,教授、传播西学都是他们的重中之重。然而,中国理学大师“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的观念根深蒂固,传统文化与西方知识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伴随这一冲突的,却是一大批洋教习在中国的沉浮人生。
(四)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以后,满清政府所需支付的战争赔款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地步。但当整个中国背负起这沉重的负担时,一个新兴的行业却焕发出勃勃生机。就在清政府面对空空如也的国库一筹莫展的时候,日渐扩大的中外贸易又使统治者们看到了希望。由此,几百年未曾有过变化的清政府体系中,终于也孕育出了一个新的气象,这就是率先现代化的中国海关。与同时期其它中国政府机关相比,大清海关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从上到下,其主要职员都为欧美籍人士,由此在晚清中国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并且一直延续到新中国诞生的前夕。但是,由于不同的观念和性格,这些任职于满清政府的洋大人们结局却不尽相同,有些人被中国政府抛弃最终潦倒一生,也有些人却在中国功成名就、写就传奇。
(五)1912年2月12日,宣统宣布退位,在中国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轰然倒地。旧制已破,新制未建,仓促上台的各届掌权者们纷纷聘请外籍顾问,以此希望找到治国良策。由此,一大批各国人士纷纷来到中国。与此同时,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膨涨,中日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当年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那些洋顾问们也经历了非同一般的人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口,见证了这个民族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