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大视野] 0713-17.家在上海.返城知青生存路(1-5)-3e

Description: 「凤凰卫视周一至周五 19:55」 @ 2009-07-17 19:40

主持人:陈晓楠

(一)大约四十五年前,曾有十万青年从繁华的大上海远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他们的出发源于当年大饥荒之后,一系列经济人口和就业的政策。他们的资历实际上比文革中的老三届还要老。他们,实在应该算作是知青运 动的前卫。而当全国知青大返城潮起潮落的时候,他们有成了殿后

(二)同样是走在中国版图这条由东到西的路上,同样是54次列车,与他们当年离开上海奔赴新疆的情景相比,已经是太大的反差。从城市到大漠,再从大漠到城市,这一轮回,少男少女变成拖儿带女;意气风发变得早生华发。30年前,上海最紧张的是什么?是住房。当时法院经常有这样的案子,知青带着孩子回到上海,亲朋不让上户口,怎么协调都行不通,最后只好签字画押,保证孩子长大之后,不要房子,才能落上户

(三)就在这连接上海与新疆的54次列车上,又出现了一批批知青儿女们的身影。这些少男少女正当他们父母进疆时的年纪,而在80年代末,他们却以相反的方向,怀着别样的心情,从新疆各个团场奔赴大上海,踏上那个对他们来说既陌生又熟悉、既遥远又亲切的城市。在那里,将要开始与父辈们完全不一样的人生。这群回到上海的年轻人,他们在上海有个共同的称呼,叫“小新疆”

(四)当年,同为知青的中学老师这样告诫知青二代:你们现在是在考什么?你们就是在考户口。考你们自己的户口,也是考你们父母的户口!大学里的毛维俭显得比同龄人心事多。毕业在即,毛维俭被大家戏称为面试王。远在上海的李岚,也像父亲一样努力着。她从纺织厂出来之后找工作,几经辗转进了一家餐馆打工。今天,在牧区长大的二女儿李静也像父亲一样,在兵团医院做了一名医护人员

(五)90年代初,正逢国企转制和下岗潮,369块是政府给没有单位的知青们最基本的保障。而这样的待遇是那些想尽办法挤进大上海的知青们始料不及的。当我们许多人惋惜老上海正在迅速消失的同时,确实还有不少像返城知青这样的人,正在焦急地期盼着老弄堂的动迁,以便有望改善住房条件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