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0511-22.蜀地探秘系列(1-10)-YYTvO

Description: 「CCTV-10周一至周六中午12:45」 @ 2009-05-27 07:40

(一)李冰入蜀(2009.05.11)
四川地区有一座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它的建造者是李冰。到了今天,都江堰依然完好,还在使用,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却仍然在造福人类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它为什么能穿越20多个世纪而坚如磐石?到底它什么样的原理让全世界的专家如痴如醉?而它的建造者李冰又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呢?

(二)古堰揭秘(2009.05.12)
通过上一讲我们知道,2250多岁的都江堰,经受了历史上多次大地震的考验。而蜀郡守李冰,在刚到蜀中的时候,却对时常泛滥的岷江束手无策。为了驯服岷江,李冰进行了长期的实地考察,他到了今天的松潘一带,他在岷江发源地,岷江上游这一带转了半年多。最终决定修建一座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李冰都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都江堰建成后,蜀中地区又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都江堰能够自动分水自动排沙?两千年的传奇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秘密呢?

(三)武侯祠(1)主角之争(2009.05.13)
成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都城,这里留下了丰富的三国遗迹,其中最著名的一处名胜,就是成都的武侯祠。按理说,武侯祠是纪念诸葛亮的地方,然而,人们现在走到武侯祠门口,却会发现门头的大匾上,写的是“汉昭烈庙”,表明了这里是刘备的庙宇。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四)武侯祠(2)难解之谜(2009.05.14)
在上一讲里,梅铮铮老师为我们讲述了成都武侯祠长达千年的主角之争和名实之争,揭示了“政声人去后,功德在民心”的朴素道理,表现了蜀地百姓对于鞠躬尽瘁、清正廉洁的诸葛亮永久的怀念。而诸葛亮让后人无比敬仰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的运筹帷幄、足智多谋。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在当年的科技发明中同样硕果累累,比如广为人知却又神秘莫测的木牛流马、诸葛连努等等,引发了后人无穷的追捧和仿造。如今,在成都武侯祠里,就陈列着当代人的一批仿制品。而这些仿制品到底有没有达到诸葛亮的水准?为什么木牛流马和诸葛连努是那样的神秘?而那位大名鼎鼎的刘备刘玄德,是不是真的埋在这里?

(五)三星堆——古城废弃之谜(2009.05.15)
1986年的夏天,四川广汉南兴镇二砖厂的工人,在挖土制砖时,突然挖到一个长方形的土坑,让他们想不到的是,这个土坑里埋藏了大量的铜像、玉器,足足有420件之多。这个坑后来被考古学家命名为三星堆一号坑。就在一号坑发掘的当天,一个更大的发现让所有人都惊呆了,在一号坑附近,又一个长方形的土坑也浮出水面,这个土坑埋藏的文物达1300件之多,里面不但有大量的铜像,玉器,而且还埋有大量的象牙,这就是三星堆二号坑。这两个器物坑的发现震惊了世界,三星堆文化的研究也因此更进了一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先生,长期关注三星堆文化,曾对此进行过比较系统的研究。在孙华教授看来,这两个器物坑的发现对三星堆古城的废弃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那么曾经繁荣一时的三星堆古代都城,为什么会突然消失?在四千年前的这片土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件?孙华教授如何揭秘这个未解之谜呢?

(六)金沙遗址——国宝乍现(2009.05.18)
2001年2月18日,一项惊人的考古发现,出现在四川成都市区。一个无比神秘的王国,呈现在人们的眼前。金沙遗址,立即成为国内外考古界关注的焦点。一连串国宝级文物的不断出土,一个个巨大的惊喜,反复冲击着人们的心灵。那么,惊人的金沙遗址,跟神秘消失的三星堆是什么样的关系?其中一件国宝的发现过程,为什么会让考古队员心惊胆战、后怕不已?而金沙遗址的金器到底有什么作用?探秘金沙遗址,解读金面王国,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擎,为我们讲述《金沙遗址》第一集《国宝乍现》。

(七)金沙遗址——惊世象牙(2009.05.19)
从2001年2月发现至今,成都金沙遗址共出土珍贵文物6000多件和成吨的象牙,其中金面具、金冠带、太阳神鸟金饰和十节玉琮等,都被定为国宝级文物,而金沙遗址所代表的政权也被称为“金面王国”。来自工作第一线的考古队员张擎,参加了金沙遗址从发现到发掘的全部过程,也因为他曾经亲手清理出几件国宝,而被同事们戏称为“幸运小子”。 那么,一件无比珍贵的“金沙王国”的进口产品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神秘经历?而这里成吨的象牙又是从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张擎认为,以后的挖掘肯定还会惊喜不断?而这个金面王国和它所承载的蜀地文化,最终又到哪里去了呢?

(八)杜甫草堂(1)草堂建造之谜(2009.05.20)
在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身后,有一个现象一直耐人寻味。杜甫一生漂泊不定,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在漫长的辗转过程中,很多地方都留下过杜甫的故居,然而今天,一提起杜甫,人们大都会想到的却只有成都的杜甫草堂。以至于当代诗人冯至在《杜甫传》里也注意到这个现象,他说:“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那么,杜甫与成都草堂究竟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一生忧国爱民的杜甫,为什么会弃官不做,来到远离长安的成都呢?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以诗为证,解密杜甫弃官漂泊的真实背景,探寻成都杜甫草堂的历史渊源。

(九)杜甫草堂(2)草堂是非之谜(2009.05.21)
公元760年春天,漂泊西南多年的杜甫,终于有了安身之所,在朋友和成都人们的帮助下,杜甫的成都草堂终于落成,它虽然不是雕梁画栋,但对于杜甫来说,能够遮风挡雨,就已经心满意足了。杜甫本人显然很满意,写了不少的诗作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这种心情在杜甫以前和以后的诗作中很少见到。但令人遗憾的是,命运似乎总和杜甫开玩笑,不到一年的时间,杜甫的这种喜悦就被另外一种不快情绪所占据。那么在成都草堂到底发生了什么?杜甫的不快主要来自哪里?他在成都草堂生活得怎么样?

(十)杜甫草堂(3)千年草堂之谜(2009.05.22)
杜甫在四川成都,亲手修建了一座草堂,这里成为他生活和创作的殿堂。可是,公元765年五月,在这座草堂里已经生活了五年之久的杜甫,却突然离开了草堂,也离开了成都,乘船东下,并且从此再也没有回去。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杜甫做出突然离开的决定呢?杜甫抛弃原来安定生活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秘密?研读杜甫四十年的莫砺锋老师,对此将会有着怎样的解读呢?杜甫离开了带给他五年安定生活的草堂,举家东下,草堂交给了他的弟弟照看。五年之后,五十九岁的杜甫在漂泊和困苦中病逝。那么,在杜甫病逝之后,位于成都的那座草堂会有着怎样的命运?这座仅能勉强遮蔽风雨的简陋茅屋,是否能够历经千余年的风风雨雨岿然独存吗?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