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窦文涛
(一)挥师缅甸
盘旋在山谷之间的滇缅公路今天看起来宁静的有些寂寞,如果不是特殊情况,现在的司机都不会放着高速公路不走,而选择这条颠簸危险的道路。滇缅公路从1938年8月通车起就成为当时中国和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以后的三年中,滇缅公路共抢运约五十万吨军需物资,一万五千多辆汽车,以及其他无法统计的各类物资,成为中国坚持抗战的生命线。就在这个时候,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失利。1941年12月,日军先头部队入侵缅甸南部,直接威胁仰光和滇缅公路。鉴于缅甸局势岌岌可危,12月下旬,蒋介石在重庆主持召开中英美军事联席会议。会后,有记者问蒋介石,万一缅甸不守,中国政府有能力应付四面受敌的困难局面吗?蒋介石回答说:鉴于亚洲局势日趋严重,我国作出决定,不日将出兵缅甸,与日寇决战。1942年2月,缅甸毛淡棉失守后大约两周,滇缅公路上突然尘土飞扬,旌旗挥舞,浩浩荡荡的中国军队好像一条望不到头的灰色长龙,开始向缅甸境内大规模挺进。这就是由第5军、第6军和66军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国内舆论无不欢欣鼓舞。
(二)同古之战
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准备作战。3月蒋介石首次以盟军中缅印战区总司令的身份飞临缅甸腊戌视察。腊戌是缅甸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滇缅公路蜿蜒而至。当时所有中国的外援物资都是从仰光经铁路到达腊戌火车站后,转用汽车才能运到中国。3月3日蒋介石同他的美国参谋长在这里不期而遇。美国人史迪威凭着西方人的直觉,不大喜欢面前这位中国委员长,他觉得委员长的眼睛冷冰冰的,缺少机智与激情的魅力。对于刚刚入缅的中国军队来说,他们面临的战场形势十分不利,3月8日,仰光陷落,缅甸国门洞开,日军长驱直入。而英缅军只有两个师的兵力。蒋介石觉得仗当然要打,而且应当打得轰轰烈烈,但是损失必须有个限度,他不想为英国人做无谓的牺牲。1942年3月初,蒋介石在腊戌三次单独召见200师师长戴安澜,指示作战机宜。戴发澜对即将来临的战事既深感压力,又充满信心。同古是下缅甸平原上的一座小城,但它是缅甸中部公路、铁路和水路和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当时 200师孤军深入1000多公里来到同古,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从缅甸南部长驱直入,兵力是200师两倍的日军第55师团。当时仰光已经失守,同古的存亡直接关系到能否制止日军继续北上。戴安澜在到达同古那一天的日记里这样写到:今赴同古,与英军第一师长Scott会晤,询以敌情,则不明了,询以敌战法,则亦不知,苦恼之至,今后非由我国军队负起全责不可!
(三)仁安羌大捷
1942年4月19日仁安羌大捷,是中国入缅远征军新38师第113团,在缅甸仁安羌救英军大胜日本常胜军第33师团之世界著名战役。曼德勒又叫瓦城,是缅甸的古都,也是缅甸中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同古失守后,曼德勒的存亡也就直接关系到整个缅甸战局的胜负。在盟军指挥官部署曼德勒会战的同时,蒋介石决定让远征军新38师师长孙立人担负守卫曼德勒的责任。这是中国次第一次在国外担任军事行政长官。按照当时盟军统帅部的计划,将以曼德勒为依托,集中中国三个军和英军五个师,共25万人的优势兵力与日军决战。当时侵缅日军共有四个师团近10万人,如果以盟军优势兵力猛攻其中一路,获胜是有把握的。但是中英美同盟国之间本来就不牢靠的合作关系无疑将断送这场匆匆拼凑起来的大会战。1942年4月,西路战线已经一片混乱。12日日军第33师团一个联队迅速插入缅甸中部油田仁安羌,将这里的英军主力7000多人团团围住。英军指挥官急忙命令炸毁油田,匆匆组织突围。然而突围完全是徒劳的。到17日傍晚,英军除了在敌人阵地前面丢弃了大约两千具尸体外,始终没能向前移动一步。这时绝望的英军向中国军队求救,而成功指挥救援英军的就是驻守曼德勒的新38师师长孙立人。
(四)缅北大溃退
缅北的5月烈日当空,白天的温度已经高达42度。六十三年前的这个5月,是中国远征军最黑暗的一段日子。在缅北的公路上,大势已去的中国军队头顶烈日,背负沉重的武器。队伍好像一条精疲力竭的灰色河流沿着河谷公路缓缓行进。这个时候,只有回国才能使他们感到安全。对远征军副总司令兼第5军长杜聿明来说,在他已经度过的二十年戎马生涯中,再没有比此刻心情更复杂、更凄惶的时候了。腊戌、密支那已经被日军占领,而蒋介石要求他一定要把剩下的远征军带回国。摆在眼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密支那以北,方圆几百公里的原始森林,也就是当地人都闻之色变的野人山。
(五)兵败野人山
在缅甸最北边,有一片方圆数百里的无人区,山高林密。这地方可以用它的名字——胡康河谷,胡康河谷,缅语的意思是什么?魔鬼居住的地方。当地传说还曾经有野人出没,所以当地老百姓管它叫野人山。1942年5月,杜聿明领着几万大军撤退野人山。据一位已经去世的,当年第5军的参谋邹德安讲,说当时部队进去了,走到没路走的地方,杜聿明下令把所有的军车就地烧毁,然后拿出一瓶威士忌,让大家喝了这瓶酒。邹德安挺奇怪的,说这瓶酒不是咱参谋长回国的时候留下来的吗,说等胜利了才喝,怎么今天就开了?杜聿明不吭声,要大家拿出自己的口缸来,逐一地把酒倒上。然后杜聿明讲咱们要走着进山了,往后也没有汽车坐了。能轻装尽量轻装,不必要的东西不用带了。说完之后他一饮而尽。在场大家伙面面相觑。看着杯子里的酒,谁也说不出话来。喝了这酒以后,部队进入了野人山。
(六)空中生命线
陈纳德,美国得州人。二战期间陈纳德和他的飞虎队是一个传奇,而这个传奇是在遥远的中国成就的。在来中国之前,陈纳德在美国并不得志。他可能天生是一位优秀的飞行员,但从来就不是一个好部下。他对上司不分时间和地点随意抨击,所以在陆军航空队干了近二十年,他还只是个上尉。1937年,改变陈纳德一生的机会来了。他被宋美龄邀请去中国帮助训练飞行员,军衔是上校。然而抗战开始后,在上海保卫战和随后的空战中,中国空军几乎消耗殆尽。于是1940年10月,蒋介石召见了陈纳德,并对他说,你制定一个认为必要时的方案和宋子文一起去美国,利用美国贷款尽一切可能地弄到美国的飞机和驾驶员。陈纳德从未受到过如此依赖和重用,于是他摩拳擦掌,开始在中国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他招募了一批美国空军退役的飞行员作为志愿者前往中国,因为那时美国还没有参战,所以在飞机上印上中国军徽,美国就不算卷入战争。当时中国给来华参战的美国飞行员的报酬是诱人的,月薪至少六百美元。打下一架飞机另发五百。面对这种诱惑,很多飞行员都跃跃欲试。陈纳德招募的这批飞行员要么经验不足,要么对军队的纪律无法忍受,是一些早就让他们的上司头疼的家伙,后来他们在中国给陈纳德也带来了不少麻烦。但是这些人是天生的冒险家,有永远发泄不完的精力。他们在陈纳德的带领下,成为日后享誉世界的“飞虎队”。
(七)缅北大反攻
5 月18日,62岁的史迪威将军全副武装飞抵密支那,亲自督战。密支那战役转入地面争夺战。驻守日军拼死抵抗,战斗呈胶着状态。7月7日,抗战爆发七周年的纪念日,身处前线的郑洞国、孙立人等次向中国军队下达总攻令。8月1日深夜,由一百零四个人组成部分的中国“敢死队”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日军腹背受敌,意志终于崩溃。除死伤于阵地的日军外,其他残兵逃出战壕,投入滚滚的伊洛瓦底江。驻印军207师的杨毓骧没有参加最早的缅北反攻。他们这批青年军当时计划是要投入到太平洋战场,配合盟军攻打日本三岛。就在大家摩拳擦掌,整装待命的时候,得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在回国的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批日军战俘。
(八)光复腾冲
翻越高黎贡山后,远征军直逼腾冲城。腾冲原名腾越,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名城。1942年5月,日军打到怒江边,腾冲沦陷。当时日军不费一枪一弹,仅 200多人就顺着这条路开进城内。在占领腾冲的两年间,日军利用这座石城的城墙,把它修成一座坚固的堡垒。眼看高黎贡山都被远征军攻克,56师团的148 连队在藏重康美大佐的率领下,决心死守此地。
7月23日,远征军198师等部队对腾冲城周边的日军发起总攻。四天后,城南来凤山上的残敌向城内撤退,打算在这座坚固的大堡垒中死守到底。
(九)松山血战
1944 年5月25日夜晚,第11集团军所属三个军沿怒江东岸向左翼战线秘密行进。所有部队车辆均不得开灯或暴露目标。这一重大军事行动几乎瞒过了日本人的耳目。后来当日军的电台发现松山对岸一带的通讯信号突然增高时,才引起警觉,但是毕竟迟了一步。6月1日,第一批中国士兵出现在松山阵地面前。紧接着潮水般的中国大军继续向怒江西岸的滇缅公路沿线涌来。松山为龙陵县内第一高峰,属横断山脉南麓,海拔2690米,它耸立于怒江西岸,尤如一座天然的桥头堡,扼住滇缅公路要冲及怒江打黑渡以北四十里江面,易守难攻。日军从1942年占领松山,驻守此地的是第56师团下属拉孟守备队。指挥官金光惠次郎少佐。该守备队配备强大火力,有一一五重炮群,反坦克速身炮、高射机枪、坦克等,兵员一千多人。
(十)胜利会师
就在松山战斗紧张进行的时候,龙陵的部队也打得艰难,异常艰难。龙陵是滇西日军的最后一个堡垒。一旦丢了龙陵,日军在滇西就无险可据。从1944年6月开始,五个月里,中日两国军队在龙陵展开拉锯战。这激烈到什么程度?6月至8月间,中国军队有两次都已经攻入城内,但是又被日军反扑成功,直到后来,松山大捷彻底氛围了滇西战役的格局,因为滇缅公路通了,所以大批的增援部队和后勤辎重通过滇缅公路源源不断地运到龙陵前线。就在龙陵拉锯战胜利在望的时候,11 集团军的司令部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