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副社长;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 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吴晗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明史、文化史、社会生活史研究,发表论文60余篇。
主要著作有:《明成祖史论》、《永乐皇帝大传》、《郑成功评传》、《明清行政管理制度》、《中国明代政治史》(合著)、《中国明代军事史》(合著);主编有:《岁月河山—图说中国历史》、《岁月风情—中国社会生活史》、《十大后妃》、《百卷本中国通史??明史10卷》、《中国社会通史?明代卷》、《中国状元大典》、《四库全书大辞典?史部》等。
(一)迷雾重重
刘伯温名字叫刘基,他的名字,广为天下百姓传诵,刘伯温不仅仅是大明开国的第一谋臣,还是一个神秘的人物。这个神秘人物,神到什么程度?据说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懂得天文,了解地理,因此不断有,有关于刘伯温的神话,在各地出现,很多地方都建有刘基庙。
有这么一件事,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1938年,12月5日,上海《申报》刊登了一条消息,这个消息写到,说新上海社消息,现在我们新华社有中国新闻社,当时有新上海社,新上海社一条消息,说最近浙东,浙江东部来人了,说到一件事,说当地在修建古老的桥梁,叫仙人桥,在修桥的时候,挖地基,挖出来一块石碑,什么石碑呢?一看上边有字,几行。
大标题是回天碑,碑文这么几句话:“起七七,终七七。冀、宁、粤、汉,暗无天日。引胡深入,一举歼灭。吴越英杰,努力努力”。这几句话没有来头,再一看下面,留有下款,刘基题。这刘基就是刘伯温,你看仙人桥底下,挖出来一个石碑,是刘基的石碑,刘基是什么人?一算,离现在500年了,这几句话什么意思?大家仔细念以后,感到跟现在的现实很相像,1938年12月5号正是抗日战争第二年,“起七七,终七七”,这 “起七七”不就是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开始吗?刘伯温500年前,就已经写了这个话,很神秘。“起七七,终七七。
冀、粤、宁、汉,暗无天日。”是啊,头一年的12月,日本侵略军攻占了南京,然后向四周进攻,是攻占了徐州、攻占了武汉,攻占了广东,暗无天日,烧杀抢掠,500年前刘基写的这个话跟当时的情况完全一样。他又写到,“引胡深入,一举歼灭。”什么意思?敌人虽然猖狂,但是并不可怕,把他们引进来,可以一举歼灭。最后,这个碑上写的是“吴越英杰,努力努力。”吴越英杰,吴越是什么地方?江苏、浙江、江南地区,当时上海这一带,还没有被日本人占领。这个事情奇了,这个碑是不是500年前留下的,如果说这个碑,就是500年前留下的话,刘基太神了,早就知道有今天的事情,早就知道日本鬼子一定能够被打败,反过来说,如果说这个碑,不是刘伯温留下的,那么为什么当时的人,要用刘伯温来说话,假造一个刘伯温碑,这个消息不确实,可是,为什么要用刘伯温的名字来说话?这个人,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吗?在重重神奇传说笼罩下的刘伯温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
(二)宦海沉浮
刘伯温23岁高中进士,从此就有了做官的资格,但是还不马上就能够任命官职。三年以后,刘基得到了任命。他当了一个什么官呢?高安县丞,这地方在江西。县丞是什么官?县丞,相当于副县长。县尹,县长,后来叫县令,正七品。县丞,正八品。过去这个品,有正,有从,就是一个等级里面有两个台阶,正七品到正八品之间是两个台阶,正七品,从七品,正八品,从八品,所以刘基是正八品。有一个俗话说“七品芝麻官”,刘基比芝麻官还要小两级。但是刘基很重视,为什么?他学的儒家的书,就是要治国平天下,得给百姓做事情,要给国家效力,他很重视这个工作,一上任,他就给自己提出了要求,写了一篇文字叫《官箴》,箴言,对自己的警诫和要求,怎么做官,品行应该有什么要求,对自己进行警诫。
《官箴》里有这么几句话,说字民奚先?字之以慈。字民,文字的“字”,“字民”是什么?就是爱民。说我要爱护百姓,什么是首要的呢?“字之以慈”,用慈爱对待他们。“字民奚先?字之以慈。”“疾病颠连,我扶我持。”说百姓有了疾病,有人腿脚不好,走不动了,摔倒了,我要扶他们,我要帮助他们,人伤如己伤啊,看见别人痛苦如同自己一样。“疾病颠连,我扶我持。”“弱不可凌,愚不可欺。”
不要对那些软弱的,弱势群体盛气凌人,压人一头,不要对那些个看来好像很愚笨,没有文化的人,欺负他们,“弱不可凌,愚不可欺。”他们都跟我们是平等的人,要爱护他们。“刚不可畏,媚不可随。”说有权有势的人,不怕他,他做的事对,我可以支持他,做的事不对,我照样批评他,该惩治就惩治,“刚不可畏,媚不可随”。有的人在官场上,在地方上,就学会了给人逢迎、拍马的那一套,讨好人家,你跟着人去逢迎、拍马吗?“刚不可畏,媚不可随。”刘基对自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他在任上以廉直著称,说这个人又廉洁又正直。正是因为他廉洁正直就得罪了当地的豪强啊,所以当地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就看着不顺眼,就整他。那么,如此刚直不阿的刘伯温在当时已经开始腐败的元朝官场上,究竟将会遭遇怎样的危险?而这样一个一心为国的刘伯温究竟又如何在官场上遭遇了他人生的四起四落?
(三)谋士出山
23岁就高中元朝进士的刘基刘伯温,他在官场上却并不得意,先后经历了四起四落的人生磨难。那么,此时已年近半百的刘基,将如何调整自己后半生的人生走向呢?
传说刘基懂得谋略,识得天象,能掐会算,预知未来,由于他事先知道,朱元璋是未来能够成就大业的,所谓“真龙天子”,从而,便毅然决然地投奔了他。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怎样?
一、作为饱读诗书,23岁就高中元朝进士的刘基,难道他竟不知道,一个人平时应该谨言慎行,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样简单的道理吗?他真的会说出如此不知轻重的话吗?
而刘基真的是识别了“天命”,从而找到了朱元璋吗?
二、《郁离子》是刘基在元末辞官归隐时写的一本书。这本书的书名就显得新颖、别致。“离”在八卦中,代表火,它是光明的象征。刘基将它用于书名当中,使之成为治乱世,建盛世的光焰。
作者洞悉时事,博采众长,论证雄辩,善用譬喻,精彩讲述了修身正己、防微杜渐、审时度势、建立法制、任用贤才、治理天下等内容,使人们对于古往今来的成败得失,吉凶祸福有着更加清晰的认识,不愧是一本智慧之书。
三、刘基这样一个非常出色、富有谋略的封建士大夫,他要投奔的人,一定是一个出类拔萃的英雄豪杰。否则,刘基肯定是看不上眼的。那么,朱元璋是这样的人吗?朱元璋当时又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
四、要说人才,刘基显然是个难得的人才,他不仅识天象,懂谋略,而且又长于做事。朱元璋对刘基非常看重。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刘基会认可朱元璋这个人吗?他会认为朱元璋是明主吗?刘基面临着怎样的抉择?
五、能言善辩的孙炎被派遣去“招致”刘基,刘基的态度将会怎样?他是否会被孙炎说服呢?可问题是,不管官场上得意、失意,毕竟刘基是元朝的臣民,他真的会置气节于不顾,轻易改变自己的志向吗?
六、刘基经过反复权衡,慎重考虑,终于决定要投奔朱元璋。可问题是,此时的刘基毕竟年近半百,他真的就这样义无反顾地走上反叛元朝的道路了吗?刘基身边的人又会如何看待这件事呢?刘基的行动会顺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