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王鲁湘
(一)李鸿章(1823.2.15~1901.11.7),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东乡(今肥东县)磨店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有《李文忠公全集》。在中国晚清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在洋务运动中的表现亦最为世人所关注。本期节目开始,主持人王鲁湘与您一起走进李鸿章的洋务生涯。
(二)李鸿章于咸丰十年三月十日随首批淮军抵沪,半月之后,被任命署理江苏巡抚,十月十二日实授,次年二月又兼署通商大臣,“从此隆隆直上”,开始了他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的四十年。
李鸿章受任之初,形势极为严峻。当时上海是全国最大的通商口岸,华洋杂处,是江南财富集中之地;淮军抵达时,正值太平军第二次大举进攻,能否守住上海并徐图发展,是摆在李鸿章面前的最大考验。李鸿章牢记恩师的教诲“以练兵学战为性命根本,吏治洋务皆置后图”。而由上海官绅组建的“中外会防局”,一心指望外国雇佣军抵御太平军,对洋人百般献媚,他们和外国军队对淮军不以为然,“皆笑指为丐”。面对这种情况,李鸿章激励将士说“军贵能战,待吾破敌慑之”。不久,淮军果然于当年下半年独立进行了虹桥、北新泾和四江口三次恶战,李鸿章亲临前线指挥,成功守住了上海,顿时令中外人士对淮军刮目相看。本期节目,主持人王鲁湘继续与您共同了解走进李鸿章的洋务生涯。
(三)面对清廷内部封建顽固派的重重阻挠,李鸿章曾雄辩地提出“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他认为在追求自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总纲,也就是在列强环伺,外侮日甚的环境中,尽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为中国的洋务——自强建设赢得尽可能多的和平时间。为此,他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负,处理过许多重大的对外交涉。本期节目,主持人王鲁湘继续与您共同了解走进李鸿章的洋务生涯。
(四)成功调解天津教案后,李鸿章被任命为直隶总督,旋兼任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同治十一年(1872年),加授武英殿大学士。自此,李鸿章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上秉政达25年,参与了清政府有关内政、外交、经济、军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清廷倚作畿疆门户、恃若长城的股肱重臣。随着李鸿章地位、权利的上升,他一手创建出的淮军,陆续被清廷派防直隶、山东、江苏、广西、广东、台湾各地,成为充当国防军角色的常备军;而以他为领袖,由淮军将领、幕僚以及一批志同道合的官僚组成的淮系集团,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一个洋务派集团,并在其带领下,开始了中国早期的洋务——自强——近代化运动。
(5) 19世纪70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责任愈巨,视野愈阔,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求富”。
客观上讲,无论是日吞琉球,还是法占越南,李鸿章都深切意识到,列强的威胁来自海上。因此,从七十年代起,就开始提出“海防论”,积极倡议建立近代化的海军。同治十三年(1874年),李鸿章在海防大筹议中上奏,系统提出以定购铁甲舰、组建北、东、南三洋舰队的设想,并辅以沿海陆防,形成了中国近代海防战略。中法战后,鉴于福建船政水师覆败,清政府决定“大治水师”,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醇亲王总理海军事务,李鸿章为会办。利用这个机会,北洋水师建设成军。
成军后的北洋海军,拥有舰艇25艘,官兵4千余人,在成军当时是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与此同时,李鸿章加紧旅顺、大沽、威海等海军基地的建设,以加强海防。但是,清廷文恬武嬉,内耗众生,户部迭次以经费支绌为借口,要求停止添船购炮,自此,北洋海军的建设陷于停顿、倒退的困境。
(6) 围绕是否修建铁路,大清朝内引发争论,李鸿章不惜用骡马拖拽车皮来留住铁路。北洋舰队初具规模,中外管代发生矛盾,李鸿章辞退英国教官,中国海军向西方学习半途而废,长崎事件暴露北洋官兵骄横自满,日本人开始做好准备。
(7) 慈禧要过60大寿,大清国文娱武戏不思进取,北洋水师空有其表,李鸿章奏请更新军舰,却遭户部刁难。甲午战争爆发,李鸿章只得以一人抵挡日本一国。战后,他感慨自己这个裱糊匠已无能为力。
(8) 李鸿章,本名章桐,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东乡(今肥东县)磨店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有《李文忠公全集》。在中国晚清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在洋务运动中的表现亦最为世人所关注…
(9) 俄国沙皇加冕,李鸿章率使团祝贺,签下《中俄密约》;随后,他在德国与裨斯曼相会,吐露心声。李鸿章访问美国掀起中国热,答记者问显示出过人知识阅历;但使团回国后,李鸿章即被慈禧敲打…
(10) 义和团之乱引发列强干涉,慈禧利令智昏向西方11国宣战,李鸿章在广东与革命党暗中交往;北京城破,无奈之中李鸿章赴北方议和,受尽屈辱后,留下绝笔,与世长辞;梁启超写下《李鸿章传》,评价其是非功过。
(四)还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