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1013-17.道光与鸦片战争(1-5)(喻大华)-YYTvO

Description: 「CCTV-10周一至周六中午12:45」 @ 2008-10-19 17:30

(三)吏治难清

在上期节目中,喻大华教授介绍了刚刚登基的道光皇帝踌躇满志,撤换了原来的军机大臣,换上了自己的心腹,从而确立了道光王朝的政治风格和用人标准,而这种政治风格和用人标准,对后来鸦片战争时局的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此时,经历一百七十多年运转的大清王朝这部国家机器,已经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一种力不从心的衰老状态。更为可怕的是,除了官员们因循懈怠,不务正业这样的一种官场弊病之外,还有一个更为棘手的难题,摆在道光皇帝的面前。那么,这个难题究竟会是什么?面对这个难题,道光皇帝该做出怎样的决断?一场官杀官的惊天大案,它的背后又究竟意味着什么?

实事求是地讲,道光皇帝是一位勤政但平庸的皇帝。在面对身边王公大臣的腐化堕落、巧取豪夺等问题上,道光帝还是能够摆清位置,痛下杀手的,惩治豫亲王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对身边的王公大臣如此,对于一般官员更是毫不留情。在这样一位勤政而平庸的皇帝的恩威并举、软硬兼施下,王朝的吏治一度出现了好转。但是很快的,道光帝发现,还有一个难题困扰着他,这个难题从道光朝开始,一直伴随着大清王朝走向最后的覆灭。那么,这会是一个怎样的难题?道光帝将会采用什么办法来应对这个难题?道光帝整饬吏治的最终结局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四)抠门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号称天子,可以享尽世间富贵荣华。可是,以皇帝的身份崇尚节俭,并且毕生如一日的,道光帝可以说是首屈一指。道光帝自幼生长在乾隆盛世,作为“富有四海”的天子,他本可以挥金如土,可偏偏生性吝啬,把节俭当成癖好,过着清苦的生活。道光也由此成为中国历代帝王中最寒酸的君主。

嘉庆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820年,三十九岁的道光皇帝继位,成为清朝入关后的第六位君主,也是清朝惟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刚刚即位的道光帝力图继承嘉庆帝的遗志,勤政图治,克勤克俭,然而,此时的中国正面临严峻的内外危机,清王朝经”康干盛世”后已呈现衰落的势头,那么,力图重振国威的道光帝将怎样展现自己的施政谋略呢?

有史学家评论说,中国历史上,崇尚节俭的帝王为数不少,但像道光帝这样把节俭当成癖好的,可以说是空前绝后。身为富甲天下的皇帝,他却节衣缩食,过着形同普通百姓的清苦生活。那么,我们不禁要问,道光帝这种过度的节俭,究竟原因何在?是天性使然还是别有用意呢?

自古皇帝受万人敬仰,能固土开疆者将被世代称颂。可道光皇帝的节俭确实有些迂腐,遗憾的是他竟执迷不悟,还为自己的行为津津乐道,这也就注定了他所统治时期的悲哀。那么,这个固守节俭美德的皇帝究竟给他的臣民带来了什么?在他的影响和统治下,朝野内外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道光帝把节俭、过小日子看成了人生的最大乐趣和目标,并以此作为衡量大臣能力和品德的标准。作为一国之君,他不谙用人治国之道,却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费尽心机,那么,道光帝的这种近乎吝啬的节俭,究竟意义何在?对此,我们又将如何来评价呢?

(五)海运皇粮

上期节目说到,以节俭著称于世的道光皇帝,虽然过着清苦寒酸的生活,但他的这个廉洁表率并没有给走向没落的清王朝带来转机。当时的清政府除了要面对内忧外患以外,还应付每况愈下的财政危机:政府的懦弱保守、吏制的腐败、国家经济的萧条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使这个泱泱大国难堪重负。而最能揭示这些现实的就是清朝维持了近二百年的“漕运”制度。“漕运”就是清政府为了给京城的皇族、官僚、以及军队供应粮食,每年将南方的粮食通过运河送到北京。这项被称为“漕运” 的国家政令,到了道光年间,已经是弊端丛生、难以为继。那么,“漕运”究竟遭遇什么样的阻碍?面对可能断粮的危险,道光帝又将如何谋划应急之策呢?那么,这项关系国家命脉的南粮北调工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弊端呢?

虽然传承多年的漕运体制弊端丛丛,但由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国内市场没有形成,京师以及中国北部人口粮食问题都要依赖漕运来解决,如果漕运出现问题,京师就会出现粮食危机,时间一长,甚至会出现大规模的粮食暴动。可以说,漕运事关民生,同时更危及国家的安全。然而,在道光五年,也就是1825年春天,让道光皇帝担忧的事情终于发生了,那么,漕运到底引发了什么样的事件呢?

“借黄济运”就是将黄河水引入运河来提高运河水位。这个权宜之计在嘉庆年间也曾经试行过,虽然使漕船顺利渡河,但是多处堤坝决口失事。而此时的黄河情况已经今非昔比,这种情况下还要借黄济运,危险性可想而知。除了淤垫运河与洪泽湖,借黄济运还有一个严重弊端,就是在淮河下游的河道中造成淤塞,最严重的是垫高入海口。入海口垫高的直接影响就是,上游的淮河水得不到宣泄和疏通就会泛滥成灾。那么,究竟这种明显错误的做法又是如何付诸实施的呢?

在嘉庆初年,就有人提出了海运的建议。但是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反对者认为海洋沙礁丛生、艰险莫测,漕运水手不识海路而商人又散漫很难稽查,再加上依赖漕运为生的数十万人的生计问题难以解决。碍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和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嘉庆皇帝最终否定了海运的建议。最终,在嘉庆当政的整个朝代,也没有人再敢提出海运的主张。重提海上运粮,道光帝会有支持者吗?道光作为一个恪守祖制、谨小慎微的帝王,他会将海运漕粮的改革计划进行到底吗?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