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1018-19.先秦诸子百家争鸣(3-4)(易中天)-YYTvO

Description: 「CCTV-10周一至周六中午12:45」 @ 2008-10-23 18:10

(三)君子固穷

孔子他会做官吗?会!对于做官从政这件事,孔子他是“三有一懂得”,哪“三有”啊,有准备、有想法、有策略。哪个懂得啊?懂政治。

我们打开《论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地方记载着别人问孔子问政,这个政治应该怎么搞啊?孔子都有回答,对答如流,而且不同的人问他有不同的回答。这说明他什么啊?说明他有准备啊,时刻准备着,有机会就上岗。这是第一。第二呢,有想法。就是做了以后,干什么?怎么执政?他得有想法,因为孔子做官的目的是做事,他要做事,他得有蓝图,有。为了这个事儿,孔子和他那个宝贝学生子路又有一次不愉快的对话。这个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发生在卫国有一个君主叫卫出公,卫出公准备聘请孔子去做官了,这也是孔子盼望已久的机会之一。得到这个消息以后,子路就去找孔子去了,说先生,听说卫君正等着先生去实现政治主张呢,请问先生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啊?你最要做什么啊?孔子说,“必也正名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正名。

孔子不但有想法,而且有策略。就是我们知道做官,搞政治,那不能像子路那样,你得有点策略。孔子有。孔子的观点是什么呢?官要做,命更要保,原则要坚持,身体不能吃亏。所以他的做法是什么呢?八个字,“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孔子周游列国,希望谋求官职,但是多数情况下是到处碰钉子,他也有发牢骚的时候,他曾经说不如到海外去,但是孔子不可能真的离开中国去海外。海外去不得,海内很伤心,孔子怎么办?

(四)头号教书匠

在上集节目中,易中天教授为我们讲述了孔子为了做官从政而具备的“三有一懂得”,即有准备、有想法、有策略和懂政治。在孔子的一生中,他以做官从政、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为目标,但是在现实中却屡屡碰壁,甚至说出了主张行不通就要飘洋过海的气话。在政界,孔子并不得志。但是另一方面,在政界不得志的孔子却成了教育界和文化界的巨星。自孔子以后的两千多年来,孔子作为“天地君亲师 ”中“师”的象征,成为了中国人顶礼膜拜的对象。那么,从为政到育人,孔子的角色是如何转换的呢?

孔子在政界的求官之路是曲折而漫长的,在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中,他虽然未曾求仁得仁,但是他的弟子却始终追随着他。而且他的学生各有特长,其中不乏忠臣良相。所以孔子做出了从为政到育人的选择。那么,孔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招收学生的呢?

从这个著名的“问一得三”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家庭生活中,孔子同样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自己的主张。孔子教子有方,孔子的后人中出现了许多著名人物,孔子的孙子子思继承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并由门人传授给孟子,在“孔孟”思想的传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来又有汉朝的孔安国,三国时期的孔融以及清代的孔尚任等等。孔子不仅教子有方,更是后世遵奉的“万世师表”,传说中孔子有弟子三千,那么,收下这么多学生,孔子又是否有什么标准呢?

在易中天教授看来,“有教无类”是孔子的一个教育理想,就是把“性相近,习相远”的各种人群,通过教育来消除他们之间的差别。对于诚心执礼拜师的人,孔子是一定会教诲他的。问题是,孔子的学识那么丰富,他会教他的学生些什么呢?
孔子与弟子之间看似简单的问答却蕴含着很深的哲理。《论语》中记载,孔门弟子的主要成就是在德行、言语、政事以及文学四个方面。而这位借用《诗经》来问礼的子夏同学就属于文学科的。

对于孔子的教育方法,孔子的弟子颜渊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就是指有步骤的诱导。循循善诱这个成语就是从孔子教学生的方法这里来的。在《论语》一书中,不仅有孔子与弟子之间的一对一问答,同样也有几个人参加的小型谈话会,那么,孔子与弟子们的谈话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