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黄海波
嘉宾:李炜 / 黄保罗 / 陈晴
中国举办奥运、发射神七,在两场民族盛事的光环下,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被推至西方民众眼前。西方人赞叹、讶异,仿佛第一次真正看清中国的面目。不过与此同时,另一个问号亦接踵而至——如此泱泱大国,还需要国际援助吗
国际先驱导报近日报道,继日本今年3月发放最后一笔对华贷款后,以英国、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似乎也有意调整对华发展援助政策。
10 月初,英国影子内阁国际发展大臣米歇尔在保守党年会上宣布,一旦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新政府将停止对中国的援助。米歇尔称,“我们都为北京奥运的壮观场景欢呼,但北京奥运的开支为创纪录的200亿英镑,虽然对中国这个刚从贫困中走出、去年有1750亿贸易顺差、最近又刚刚成功发射神舟七号的国家来说不算惊奇,但许多英国纳税人对英国仍为中国提供援助表示惊讶。”
目前,英国政府每年约有60亿英镑(1英镑约合11.65元人民币)的国际援助预算,提供给 115个国家。2007年,英国政府向中国援助了3800万英镑,主要应用于基础教育、艾滋病防治、肺结核防治等卫生领域。对此,米歇尔认为:“英国援助预算来自英国人民的辛苦劳动,应该更明智地支出,援助目标应该是最需要的国家和人民。”
另一方面,9月初还在力挺应继续对华援助的德国政府9月底突然改变初衷,宣布将结束与中国的财政合作。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发言人斯泰芬.贝泰告诉媒体,今后德国与中国将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发展援助合作,金融促进项目将终止,但提供咨询服务的项目仍将继续进行。
据德新社报道,2007年在财政合作框架内,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向中国提供了6750万欧元(1欧元约合9.24元人民币)。作为德国政府对外援助最大的受援国,中德两国已在中国西部城市综合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环境政策合作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合作。
但是今年和明年,经济合作与发展部没有作出承诺。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表示,未来提供咨询服务的项目,将以推进中国在司法、社会和环保方面的改革进程为主。不过,斯泰芬.贝泰说,“这些项目的规模尚未确定,需要与中国有关方面进行磋商。”德新社评价道,中国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不再依赖财政援助和优惠利率贷款。
事实上,面对近年来中国连续超过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西方国家中已多次出现重新定位中国的声音。
2006年时,德国政界和媒体就是否继续在中国实施发展援助项目展开了讨论。自民党议员柯尼希豪斯认为,中国已能够在上海修建一级方程式赛车场,同时也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已是一个世界大国”。
2007年,罗伯特.鲍伯.佐利克就任世界银行行长时特别强调,国际社会必须重新考虑世行对中国这样的国家的放贷事务,因为这些国家已经有巨额外汇储备和充分的全球融资渠道。他说,世行可以更多地转向对这些国家提供技术援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杜奇华告诉《国际先驱导报》:“韩国、澳大利亚在举办奥运会之后便不再接受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有这样的先例在前,所以西方国家现在呼吁重新定位中国的现象就不奇怪了。”但是问题在于,西方只是看到奥运会和神七彰显的中国实力的一个方面,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领域各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对国际援助也仍有需求。
“现在,中国虽然发射了神六、神七,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但中国目前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地方还很贫穷。”中国红十字总会联络部部长王小华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我们有近3000万的贫困人口,他们的生活水平远远达不到联合国的温饱标准,所以目前即便中国国力一天天进步、强盛,从整体来看外援还是需要的。尤其是在扶贫开发、农村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需要外部世界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援助。”
根据商务部办公厅的资料,截止到2006年,向我国提供多双边无偿援助的国家和联合国机构累计提供援助资金约63亿美元,实施合作项目超过2000个。如今,这些项目涉及扶贫救灾、技术改造、农业发展等30多个领域,受援地区遍布全国各地,人们的生活在不经意中被它们悄悄改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