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1001-05.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1-5)-YYTvO

Description: 「CCTV-10周一至周六中午12:45」 @ 2008-10-08 08:30

(三)突出重围

由于“左”倾教条主义领导者实行了错误的军事路线,导致了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在蒋介石以三十一个师的兵力向中央苏区的腹地瑞金逼近之时,博古、李德做出了撤出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的决定。一场被全世界称为“长征”的军事远征就此拉开了序幕。蒋介石为了把中央红军聚歼在中央苏区内,采取了“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碉堡推进政策。那么,在蒋介石大兵力、拉网式的碉堡严密封锁下,中央红军数万人的庞大军队怎样冲破重重包围的封锁线呢?

在陈济棠保存实力的想法促使下,他开始费尽心机地设法打通与中央红军的联络。与此同时,在中央红军准备战略转移的前夕,中共中央也决定派人前往南线边界与陈济棠的粤军谈判。那么,中央红军为什么要同粤军谈判?谈判后双方之间达成的最后协议是什么?这些协议对中央红军的突围起到了什么关键性的作用?

粤军首领陈济棠私下与中央红军谈判达成五项协议,这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央红军从粤军的防线突围开辟了一条道路。1934年10月21日,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在江西南部的濂江到桃江间向粤军的封锁线发起总攻,实施突围。两军刚一交火,双方展开的竟是激烈的生死之战。面对伤亡惨重的阵地,我们不能理解的是,既然中央红军和粤军双方达成了“粤军和红军互不侵犯”的协议,为什么中央红军的伤亡还如此惨重?

敌人吹嘘的第一道“钢铁封锁线”,就这样被中央红军以肉搏战的方式撕开。突围后的中央红军继续以“甬道式”的队形携带着大量的辎重沿着山路行进。那么,冲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后,红军将走向何方呢?

这道被国民党军称之为“珠联璧合”的第二道封锁线,因派系之间的矛盾,导致再次失利。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后,毛泽东对红军的转移路线提出建议,他认为,如果中央红军继续西进,前方不但有国民党中央军,还有驻守在湖南的湘军,广西的军阀一旦加入,将会导致军事形势的恶化。但是毛泽东的建议并没有被采纳,中央红军大部队继续西行进入湖南。1934年11月6号,蒋介石致电湖南军阀何键,任命他为“追剿军”总司令,调集国民党中央军以及湘军、桂军和粤军共二十一个师,布守第三道封锁线,一场攻克第三道封锁线的战斗即将打响。

(四)浴血湘江

中央红军利用蒋介石与广东军阀陈济棠之间的利益矛盾,顺利通过了前三道封锁线,到达了湖南南部。此时,蒋介石为消灭红军,迅速调集约二十万重兵,准备凭借湘江构筑第四道封锁线,把中央红军聚歼于湘江以东地区。博古李德的意图是,中央红军按预定计划继续向西前进,经广西北部北上湘西,与转战在那里的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建立一个新的苏区。根据这个计划,西进的中央红军,必须冲破国民党军的湘江封锁线。

这段位于广西境内的湘江上游,宽只有几十米,人们在枯水季节甚至都可以直接趟过去。但是就是这样一条不很宽阔的湘江,却给中央红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使中国革命遭到了重创,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从文市到湘江渡口,一个昼夜应该是可以赶到的。但是大量的辎重和行李物品,让军委纵队一天只能前进二三十里。而此时,湘江两岸的红军阻击阵地上,国民党军正在全线压上。这就意味着中央红军官兵要继续用生命捍卫渡河通道。这对于阻击着数万国民党军的中央红军官兵来讲是一场生死考验,湘江战役当中最惨烈的战斗就发生在这三天。那么,这三天,在湘江渡口的阻击阵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中央红军官兵将如何在血雨腥风的阻击战中,铸就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安全通道?

(五)遵义会议

在上一讲中,王树增老师讲到,湘江之战以后,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从长征出发时的八万多人骤减至三万多人。幸存下来的红军官兵悲愤交加,大家心中都思考着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路不能就这样走下去,仗也不能再这样打了,红军必须改变现在的被动局面。遭受重大损失的中央红军怎样才能像凤凰涅磐一样得以浴血重生呢?遵义会议就是转变红军历史命运的分水岭。那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中共中央高层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党史文献记载,随着长征中红军作战的不断失利,这种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到湘江战役之后达到了顶点。在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酝酿着要求改正错误,改变领导的意见,而尽快结束李德和博古对中央红军错误的军事指挥。于是在行军的路上,毛泽东对王稼祥、张闻天及一些红军干部反复进行深入仔细的工作,向他们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央在军事指导上的错误。他的正确意见得到了王稼祥、张闻天的支持。周恩来、朱德也是支持毛泽东的。从老山界到黎平,从黎平到猴场,他们同博古、李德等人一路展开争论。这时,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了一致意见。在这种形势下,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领导上的错误,条件已经成熟。那么,这次准备周密的会议将选在哪里召开?都有哪些人参加了会议?不同政见的交锋又将如何展开呢?

遵义会议一共历时三天,每天都是晚上进行,凌晨结束。会议刚开始,大家一边倒的情绪和状态是李德、博古始料未及的。那么,接下来,第二天的会议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遵义会议是在党内许多党员和干部,认识到“左”倾教条主义者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给中国革命造成严重危害的情况下召开的。当时任政治局委员的陈云,在他的记录手稿中写道:“广大指战员对‘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表示很大的不满。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彻底纠正了所犯的错误,在遵义会议上,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 ’。”遵义会议究竟要开创什么样的局面?会议的最终决议是什么?哪些人的命运将随着这次会议发生巨大改变呢?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