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0901-03.马未都说玉器收藏(6-8)-YYTvO

Description: 「CCTV-10周一至周六中午12:45」 @ 2008-09-04 11:20

(六)宋元明玉器

宋代开始有一种玉器就开始流行,就是我们常说的玉坠,什么是玉坠呢?俗称”疙瘩件”,过去古玩行里有一句话,就说那有一疙瘩件,就这么大一疙瘩,可以攥在手中的,这个就是玉坠。

一般的情况下,玉坠都是用子玉来雕刻的,它随形。不管是雕一个动物,还是雕植物,还是就是一个玉疙瘩,有的良玉不雕,好玉不雕,那么就是一个玉疙瘩,穿一个孔,就可以在手里攥着。

我们看过电影《夜宴》,《夜宴》葛优扮演那个皇上,一开始手里就攥着一个玉疙瘩,电影中有这样的情节,就是皇后还拿着玉件,玉坠,给他按摩。我们历史上确实在按摩中使用过玉件,比如乾隆时期的有一些,按摩器,就是用玉器做成的,玉器跟身体的接触,在遇热的情况下,比如你拿手攥一下,它在预热的情况下,在身体上的接触,感受是舒适的。电影中呢,它是一个很重要的道具,我们都知道,它这个道具在电影中反复出现,包括投毒以后,皇上发现投毒的时候,玉坠是从手中一下掉下来的,所以是一个很重要的道具,这个道具在按摩这个功能上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今天也可以,如果有一个很舒适的圆润的玉,你自己给自己按摩,或者是朋友之间的按摩,亲人之间的按摩,都可以用它,这个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电影中的这个玉坠,出现得过早。我们刚才说,宋代开始有玉坠,那个电影说来说去,电影说得早一点,描写的是五代时期,尽管它描写的时间,有点混乱,但是它早于宋,我们当然不能说,五代就比宋早一点嘛,那个时候,就肯定没有玉坠,但它不幸的是,他手中拿的这个玉坠,是一个明代的典型器物,那么这个时间就大大的提前了,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文学作品,文艺作品中,应该注重一些历史的基本常识。

我碰到过一个著名的主持人,他很喜欢玉器,他拿着一个玉坠来找我,让我给他判定,这个东西是怎么回事。来的时候,他跟我电话里说什么呢?说马先生,我买了一个玉佩,明天我拿去给你看。然后他一来,我说你的玉佩呢?他就拿出来给我看,我说你这个不是玉佩,是个玉坠。他说怎么就不是玉佩呢?他说这上面有一个眼,可以串过绳去,挂在身上,这不就是玉佩吗?我说这种东西,圆的,体积比较圆的,过去不一定是在身上悬挂的,有时候是在手中拿的,攥在手中的。这个坠,玉坠的这个”坠”字,本身就有下坠的意思,它比较重,我们随身携带的这个佩,尤其是胸前携带的这个佩,一般要求份量尽可能的轻,体积尽可能的小,形状尽可能的薄,薄你才能贴身,如果你想一个圆的,疙瘩件,在胸前,这老鼓着一块,隔着衣服,人家都不知道,你长着什么呢。所以这个东西,一般玉坠,都搁在哪儿呢?即便戴在身上,也都是搁在腰带上,一般在腰带外头悬挂,或者翻过来,别在腰带里侧。那么,玉佩与玉坠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在这许多的玉器背后,究竟又有过多少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七)巅峰时代

玉器制作到了清代,尤其到了乾隆时期,它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一个高峰,当时全国人喜爱玉器跟今天非常相象,甚至比今天还要强烈。

紫禁城,我们去故宫去参观,紫禁城养心殿门口有一块大玉璧,乾隆每天都要看着这个玉璧,叫面璧,面璧为什么呢?要思过,看看自己有什么做错的地方。一个皇帝,一国之君,至高无上的权力的皇帝还要天天思过,可见我们凡人。我们其实每天也应该有一个短暂的时机,想想自己有什么做错的地方,使自己的行为更加端正。

那么清代玉器的产地我们都很清楚,是新疆和田,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凡玉,贵重用者,尽出于阗。”于阗又称和阗,就是今天的新疆和阗。葱岭是指昆仑山的一部分,宋应星认为,这两个地方的玉的原材料是最好的,他这个认为是非常正确的,我们现在看全国任何地方出现的玉质本身的质量都比不过和阗玉。

清代的前期,大约是1644到1760年之间,和阗玉还不能大量的运出,所以价格昂贵,数量也没那么多。乾隆二十四年,就是公元1759年,平定准噶尔回部以后,打通了这个玉的通道,从那一年起,玉的原材料就源源不断的运回京城。当时每年驻新疆的大臣们分春秋两次把玉料运回北京,运回内地,最少也得几千斤,多的时候上万斤。

乾隆三十年,他命玉工制作了《于阗采玉图》,就是《和阗采玉图》,把当时采玉的那种艰辛,那种劳动的壮观场面都雕琢出来,今天我们能看到这件文物。乾隆爱玉是出了名的,当然乾隆也爱其他的古董,当然爱玉是出了名的,有什么为证呢?乾隆所做的咏玉的诗文就800多篇,一个人,一个诗人,如果存世有800首诗是不得了的一件事,我们唐朝绝大部分诗人都没有这个量,都做不到这个量,他光咏玉就做了800多首。他的乾隆的儿子们的名字全部都是玉的名字,比如嘉庆皇帝,就叫颙琰,琰就是一个玉,琰是一个斜玉边,两个火。琰是一种美玉,所以乾隆就用玉的名字给他儿子挨个起名。由于乾隆皇帝的推崇,清代皇帝当然我们说康熙、雍正也是推崇的,但是由于到了乾隆时期有的玉的原材料,由于乾隆皇帝个人的这种喜爱,使乾隆时期的玉器攀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造成了中国玉器工艺的最后一个高峰,也是高不可及的一个高峰,我们一说清代玉就说乾隆玉,一说乾隆玉就说乾隆工,什么是乾隆工呢,就是精雕细刻,工巧不能企及,我们一般人看到这个会觉得,这个怎么能做成这样,做的如此之细致,这都叫乾隆工。那么,达到了玉器巅峰时代的清朝,究竟打造过怎样非凡而又价值连城的玉器呢?这些玉器的精美程度究竟能达到怎样的程度呢?

(八)真假美玉

作伪首先是宋代,宋代首先做青铜,其次就做玉器的伪。宋代有一个学者叫周密,他写过《云烟过眼录》他在这上面有这么一段记载:”刘浙漕伯益所藏苍玉符,长可一尺阔三寸厚以半寸许。两傍作双螭,中碾七篆字云:玄孙似文治水圣。彼以为禹治水符甚珍之。余则以为伪物也……且三代当作钟鼎文,乃作小篆。刻亦不工,不足奇也”。他说的是个什么故事呢?他就说,这个刘伯益这个人,藏了一个苍玉符,苍玉我估计是黑的,我们都说苍就是黑的,一个玉符,长有一尺,大概古代尺比现在略小,阔三寸,那还是很宽,是吧?厚半寸许,厚是非常厚,两旁做双螭,就是有两个螭龙,趴在旁边,上面刻着七个字,叫”玄孙似文治水圣” ,南宋文人,他非常相信传说,说历史上大禹治水有功,获赐玉圭,有这样的记载,作伪的人呢?知道你相信这样一个记载,我就据此作伪,我就做了这样一个玉圭,刘伯益非常天真,认为自己获得了一个夏朝古玉,夏商周,夏代的时候,大禹的,说白了就是大禹当年的奖状,到我手了,不得了的一件东西,非常高兴。

那么周密是个学者了,一看说这作伪都没边,太简单了,为什么说你是作伪呢,您这七个字是小篆,夏朝还是钟鼎文呢,没见过小篆,甭说刻在上面,说这个根本就不足奇。我们今天说什么呢?这叫杜撰文物。我千百次看过这种杜撰文物,就这文物不是有本所依,作伪第一是有本所依,你依照什么去作伪?现在很多人想,我依照的东西也不行,我依照东西都是书上的,你一翻书书上有,你就说我这是假的,那这么着,我自个儿杜撰一个,每个人都是有局限的,我多次讲过,历史是有局限的,问题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局限的这条线划在哪儿,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清楚。只有历史学家,专业的学者,知道历史上,都是有一条一条界限的,哪条界限是不可逾越的。比如周密就知道,小篆这条界限不可逾越,秦以后的事,不可逾越。

今天,大量的作伪的人,跟宋朝时期做玉圭的人,都是一个路子,不清楚。我看过很多,包括很大的老板,我上他那儿去看,他给我出示的各种古玉,全部都是臆造的,你跟他说他不相信,他说花这么大成本,做这个有何必要?他老问我有何必要?我就觉得太有必要,你花钱买了,你就是他的必要,有何必要,他老觉得这个东西,很便宜。他说这个东西,怎么会这么便宜就到我手?我们便宜有两个问题,我们今天反复的讲成本问题,很多人认为,低于成本的事儿,是不干的,对不对?商业上一定低于成本是不干的,作伪的人,也不可能说,我花三万块钱的成本,做出一个东西,一万块钱卖掉,这是不可能,大致都是这么想的。问题是你认为他是花三万块钱,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我们的很多劳动是不计工本的。我自己做我自己的伪的时候,我工钱是零,我这玉,材料,可能也比你想像的便宜。这是你成本上的一个判断误差,这是一。第二个问题,就是很多低于成本,我见过很多低于成本的,作伪的古董,不光是玉器了,包括瓷器,包括其它,他可能低于成本卖你,是因为他当时做的多,比如他做了五个,平均一个是一千块钱成本,他第一个就卖五千,成本全回来,他下边就可以低于成本卖,这一点都不新鲜。所以很多人碰到这个东西以后就跟我说,其实不可能,怎么会那么便宜卖给我?他就那么便宜卖给你,不信,他卖你,全是赚的,前面早把这个钱赚回来了,你要想明白,到自由市场买过菜吧,最后扒堆的都不计成本。那么,古往今来,究竟有过多少种玉器作伪的招数?我们究竟又该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识别真假、明辨是非曲直?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