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0707-11.马未都说陶瓷收藏(15-19)-YYTvO

Description: 「CCTV-10周一至周六中午12:45」 @ 2008-07-13 17:40

(十五)瓷中珍品釉里红

釉里红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瓷器,竟然使得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特别地喜欢它?其喜好程度远远地超过青花!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隐情呢?

为什么历史上釉里红的烧造会时断时续,有时候停烧时间竟长达200年之久?这当中究竟有着怎样错综复杂的原因?而釉里红跟青花结合,又会衍生出什么样新的瓷器品种呢?

当今为什么一个釉里红瓷盘,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旧金山竟然能够拍出570万美金的天价?人们在震惊之余,禁不住要问,釉里红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瓷器?它的奇特之处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一、元代的釉里红瓷器出土非常少,显然是跟当时釉里红瓷器的废品率很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从而导致釉里红瓷器较少烧造有关。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高废品率现象发生的呢?

二、瓷器容易摔碎,远不如金属器皿、皮革器皿耐用。而作为当时不断迁徙、过着游牧生活的蒙古族,他们用惯了耐用的金属器皿、皮革器皿,为什么也会有很大的瓷器市场呢?

三、为什么元朝的时候,釉里红瓷器那么少,而到了明朝初期的洪武年间,釉里红瓷器就突然多了起来呢,甚至比青花多得多?这当中到底有什么隐秘呢?

四、釉里红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为什么又重出江湖了呢?为什么早不出,晚不出,正好在康熙朝出现呢?这背后潜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五、在瓷器的烧造上,督陶官唐英确实为后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人感到惊讶的是,釉里红这个瓷器品种竟然跟另外一个瓷器品种–青花结合,从而衍生出了一个新的瓷器品种。那么,这又会是什么呢?它有着怎样的特点?

(十六)颜色釉传奇(上)

我们常常会看见在瓷器的表面有着一层玻璃质感的外衣,这就是”釉”。最早瓷器的表面是一层透明釉,但是古代勤劳智慧的陶工们发现,在透明釉的基础上如果加入不同的金属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中烧制,瓷釉会呈现出不同的色泽。从此便创造出数十种色彩各异的颜色釉。而且在颜色釉的稀世珍品中,传统的制作方法可谓不惜工本,有的古代烧制颜色釉的配方中就不仅有珍珠、玛瑙、玉石等甚至还需加入黄金,其配料之广,价格之高让后人惊叹。那么在色彩种类繁多的颜色釉之中,为什么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竟然能打败其它色彩,成为颜色釉的主色调呢?

就在五彩缤纷的颜色釉瓷器当中,有这么一种颜色釉,它不但深得元代统治者的喜爱,而且由于它的出现,使得景德镇瓷器坐上了瓷器界第一把交椅的位子,同时还成就了元代青花霸主的地位。那么它究竟是哪种颜色釉,能够成为马未都先生首选讲述的对象?

红釉的烧制,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由于受到技术限制,真正优良的红釉是明朝初年创烧的宣德红釉,颜色犹如刚刚凝固的牛血。但是,面对存世不多的宣德红釉,收藏界对它的判断很容易产生分歧。当一个被其他收藏家否定了的红釉碗,出现在马未都面前时,他能否鉴别出真伪?

在元代,和红釉同时出现的还有蓝釉。元代的蓝底白龙纹梅瓶作为国宝级蓝釉瓷器,目前在世界上仅存在三件,分别收藏在北京颐和园、巴黎吉美博物馆和扬州博物馆。由于北京和巴黎的藏品都有不同程度的瑕疵,因而,扬州博物馆完美无缺的馆藏白龙纹梅瓶,就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文物精品。而扬州得到这件国宝级瓷器,其中还有着一段传奇的经历。

黄釉在四种颜色釉中出现得最晚,但是它却最受明清两朝皇室的青睐。而明朝的弘治黄釉更是被誉为黄釉中的上上极品。弘治黄釉不但颜色漂亮,而且据说你仔细看的话,应该能够在黄润晶莹的釉面上看到血丝。但是马未都先生在三十年多年的收藏生涯中,他 竟然一次也没有看到老前辈们所说的血丝。

明清两代的官窑都严格控制着颜色釉瓷器的生产,严禁民窑烧制,甚至连残次品都是专车送往京城来处理。但是在乾隆年间,却可以公开买卖象征着皇家唯我独尊的御用瓷器,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简直让人不敢想象。那么,这件违反常理的事情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缘由呢?

(十七)颜色釉传奇(下)

在上集节目中,马未都先生介绍了颜色釉庞大家族中的四个主色调:红、黄、蓝、白。和这四种颜色相比较,其它非主调颜色釉的色彩更加奇幻多变,它们同样拥有各自最传奇的故事。2005年,在香港的苏富比拍卖行,一件乾隆年间的青釉瓷器,成交价是四千四百九十二万港币,拍卖出了近半个亿的天价。而一位一点都不懂瓷器的画家,在花鸟市场,花了五块钱买回家的一个扁瓶,竟然是极为少见的,乾隆时期官窑烧制的上等茶叶末釉。还有一件罩有孔雀绿釉的珐华器,在短短半个小时之内,竟然从二十万元猛增到二百万元,身价一下子翻了近十倍。那么,孔雀绿釉的特殊之处究竟在哪里呢?还有哪些颜色釉在收藏市场上最受欢迎?这些虽然不属于主调色彩,但是同样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颜色釉,一共有多少颜色种类?

不同于大多数色彩艳丽的颜色釉,黑釉是一种很特殊的瓷器,在漫长的瓷器史中,一直烧造不多,就连在各种颜色釉蓬勃发展的清代,也只有在康熙执政时,曾特意追求过黑釉的生产。而在康熙之后,特别烧制的黑釉作品就更不多见。所以传世的黑釉瓷器非常少,算是一种很罕见的瓷器,但是却有人在买了一个罕见的黑釉笔筒之后,极度后悔。这是为什么?

黑釉是颜色釉大家族中一种很特别的釉色,但是颜色釉中还有一种更特殊的釉色叫茶叶末,它最早是从唐代黑釉烧制过程中偶然出现的,以其釉色青中偏黄且有点点星星,如同茶叶细末而得名。而茶叶末釉中的上品,多烧造于清代的雍正,乾隆两朝。那么一位不懂瓷器的画家,又是如何只花了五块钱就买回家一个乾隆官窑烧制的上等茶叶末釉?

在色彩各异,种类繁多的颜色釉瓷器中,还有这样一种颜色釉,它的名字不是很好听,有人叫它”鼻涕蓝”,也有人叫它”驴肝马肺”。但是,它生产工艺的独到之处,却受到了清朝雍正皇帝的重视,促进了这种颜色釉瓷器的发展。那么这种颜色釉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

在清朝的雍乾时期,颜色釉的烧造技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这不仅仅是因为当时社会生活的富足,同时还和雍正、乾隆的个人喜好非常有关。尤其是雍正皇帝,一向以冷峻威严形象出现的他,竟然也有不为人知的生活情趣。为了配套十二个不同颜色的花盆,他竟然下圣旨让官窑另外再烧制十二种颜色釉托盘,来和花盘配套。而这精美的十二种颜色釉托盘,充分说明了单色釉的生产技术,在雍正时期已经达到十分纯熟的程度。那么,单色釉在这一时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秘诀又在哪里呢?

(十八)光彩夺目说五彩

五彩瓷器的颜色非常丰富,十分好看,青花的颜色却较为单一,但为什么会说五彩不如青花有名气呢?这种状况是怎么形成的呢?

既然如此,人们又为何热衷于将一种特殊的青花瓷加工成彩瓷呢?这岂不是咄咄怪事,有悖常理吗?而五彩跟斗彩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人们如何能够把它们区分开来呢?让人感到纳闷的是,康熙一朝,五彩大量烧造,为何到了雍正一朝却出现了五彩迅速衰弱的局面?这当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故?

一、这确实让人感到有点奇怪!五彩怎么会没有青花有名气呢?按理来说,五彩作为一种彩瓷,应该是很好看的,我们的文化中不是有”五彩缤纷”、”五彩斑谰” 这类美妙的成语吗?它意思是形容一些事物的颜色非常丰富,十分好看。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五彩不如青花有名气呢?青花的优势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二、既然斗彩是从五彩中分离出来的,这就说明了,一方面,斗彩与五彩肯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另一方面,它们之间也一定会有很多不同之处。那么,这种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人们又如何能够加以区分呢?

三、这多少会让人觉得有点纳闷,既然青花比五彩有名气,青花瓷器有很大的市场,受到普遍欢迎,人们为什么还要把一些瓷器拿去进行什么二度加工呢?这二次入窑,难道就不怕烧出个废品来吗?而这”后挂彩”又究竟有何具体含义呢?

四、康熙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康雍乾盛世”的缔造者之一。康熙一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生产发展,五彩瓷器的大量烧造当然在情理之中了。但问题是,康熙时期的五彩跟以前的五彩相比,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五、我们知道,大清王朝之所以会出现长达百年的”康雍乾盛世”,这显然跟上承康熙、下启乾隆的雍正皇帝密不可分。那么,雍正皇帝励精图治,事事不敢懈怠,雍正一朝怎么会出现五彩迅速衰弱的局面呢?这当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十九)争奇斗艳说斗彩

斗彩是一种什么样的瓷器?为什么有的书上会写成”逗彩”,或者”豆彩”?它的确切含义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历史上,明朝的成化斗彩特别地有名气?而价格也极其昂贵?

成化时期,烧造”天字罐”这样的瓷器,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成化皇帝大量地烧造一种形状特殊的”鸡缸杯”,这背后又究竟隐藏着一段怎样非同寻常的往事?而康、雍、乾时期的斗彩又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

一、闹清楚行话,这对于一个从事收藏,或者热衷于收藏的人来说,应该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而对于我们这些一般的观众来说,多了解一些收藏方面的行话,也势必会使我们大开眼界。那么,究竟什么是斗彩呢?斗彩有着怎样辉煌的历史?为什么有的斗彩杯子极其昂贵?

二、由于”天字罐”异常珍贵,从而人们便热衷于从事 “天字罐” 的仿制,长此以往,乐此不疲。那么,这天字罐究竟有什么稀罕之处呢?它又有着什么样具体的用途呢?

三、凡事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这可以说是了不起的人生境界。然而,这并非每个人都能够做到。但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们就会不断地取得进步。

其实,成化皇帝不仅首创了天字罐,而且还大量地烧造了一种形状特殊的杯子–鸡缸杯。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四、经过马未都先生的讲述,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很多人对成化斗彩杯情有独钟。那么,既然成化瓷是如此地贵重,如此地有名气,人们又如何能够加以鉴别呢?它有没有鉴定的绝招呢?

五、之所以到雍正这一朝才追求这种效果,这跟督陶官唐英有密切的关系。唐英不仅与工匠们打成一片,很快使自己从外行变成内行,而且还从方方面面来关心工匠的疾苦。工匠无处安身,他给找房;工匠生病,他给买药;工匠贫困无妻,他提供经济支持,帮助成婚;工匠老死,他帮助料理后事……唐英的人格魅力,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工匠!从而,他们的创造热情,也因此得到了喷发。这也就是雍正一朝及乾隆早期的瓷器,为什么非常精美的原因之所在了。

唐英的贡献,就在于他使景德镇的陶瓷的技术能力和审美水平跨上了一个很高的台阶。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