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0609-13.诗歌唐朝(6-10)(莫砺锋)-YYTvO

Description: 「CCTV-10周一至周六中午12:45」 @ 2008-06-13 18:40

0609 忧国情怀

唐代诗人杜甫与诗仙李白齐名,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赢得了”诗圣”的崇高赞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更是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那么一千多年前的杜甫为什么会如此悲愤?在安史之乱爆发前,杜甫所写的诗篇里隐含着怎样的忧思?

通过莫砺锋教授讲解《丽人行》和《兵车行》这两首诗,我们会发现杜甫作为一位敏感的诗人,对国家和百姓疾苦非常地关注,同时莫砺锋教授还指出,就在安史之乱爆发的前一年,杜甫早已察觉到大动乱快要发生了,莫砺锋教授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有什么证据证明这种观点呢?杜甫为什么会提前预感到大唐江山即将飘摇欲坠了呢?

唐朝是一个不缺乏优秀诗人的朝代,许多的大家、名家都生活在这个时代。公元752年的秋天,杜甫和高适、岑参、储光羲、薛据四位很有名气的诗人相遇长安,并以相同的题目各自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杜甫的诗,后人对它的争议最大,褒贬不一。甚至有人说杜甫的这首诗完全是文不对题,这是为什么呢?莫砺锋教授究竟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宋朝的范仲淹有两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么杜甫作为一个杰出的诗人,经历了李唐王朝由治而乱,在战乱中时时担忧着黎民百姓和祖国的命运,所以他的诗作中大多洋溢着沉郁悲壮之情。但是有一首诗明显地与众不同,诗人在字里行间,毫无保留地显露出欢快的情绪,被人称之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这究竟是杜甫的哪一首诗呢?杜甫为什么写出了这首与自己风格截然不同的诗呢?

0610 天伦之情

天伦之情是我们最基本的情感,关于这种情感的描写,唐诗中有哪些诗歌直到现在还让我们感动。当然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诗圣”杜甫,唐玄宗统治后期,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王朝经历了一场劫难,由盛转衰,这场灾难殃及人民。杜甫也由此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他的妻子和儿女也与他一起经历了种种苦难,因此杜甫给后世留下的形象,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悲情诗人。那么在杜甫的诗中,他能享受到的天伦之情是什么呢?杜甫一家人究竟遭遇了怎样的苦难?

杜甫一生为他所忠守的大唐王朝奔波忙碌,历尽艰险,吃尽苦头。人生应有的天伦之情,对他来说是一种奢侈。因此,在杜甫的诗中,始终有一种对儿女、姐妹、兄弟的牵挂内疚之情。而怀有这种情感的,还有一位唐朝诗人,他年轻时就开始科举求仕,却屡试不第,直至四十六岁才得中进士,可以说是一生潦倒、仕途失意。但他却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令古人、今人推崇倍至。那么这位诗人就是孟郊。孟郊的《游子吟》家喻户晓,是一首传诵得最广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六句话,没有任何的典故,没有任何难的词语,一读就懂,但这首诗确实是千锤百炼的好诗,写得好。那么孟郊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呢?

孟郊晚于杜甫三十多年出生,属于晚唐诗人,幼年时也经历了安史之乱,他的一生也是清苦至极,与杜甫的经历颇有相似之处。因此在他们的诗中,我们读到了一种沉郁之气。那么生于盛唐的李白,对于天伦之情的描写是不是也像他的性格那样豪放和浪漫呢?在李白的诗歌中,对于天伦之情,他会有什么不同于他人的感受呢?

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不但是性格深沉的杜甫对待亲人牵肠挂肚,个性张扬的李白,也表现出了他柔情的一面,这就是天伦之爱,它能包容万物。而天伦之爱的伟大,在唐朝另外一个诗人身上,得到了最让人惊叹的表现,他就是韦应物,他有一首虽然被收到了《唐诗三百首》,但这首诗却命运不济,遭到了很多年轻人的误读,那么这是一首什么诗?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命运?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