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大视野] 0428-0502.历史关口.蒋介石日记1931-1945(1-5)-BBsee

Description: 「凤凰卫视周一至周五 19:55」 @ 2008-05-06 15:30

(一)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悍然制造“九一八”事件,发动对中国的全面侵略。面对这一突发事变,中国的最高领导人蒋介石,东北地方的最高长官张学良,他们作出了什么样的反应和决策?不抵抗主义如何出笼?多年以来,一直流传着是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下令不抵抗,张是代人受过的说法,张到底有没有为蒋背黑锅?张下令不抵抗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本片将依据史料提出看法。我们将通过对《蒋介石日记》的溯源,寻找到一个抗战中真实的蒋介石,这不但关乎我们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更是希望通过对《蒋介石日记》的研究和揣摩,进一步准确地阐述和还原中华民族那段充满血泪的艰难岁月。

(二)《塘沽协定》的签定,放缓了中日之间的军事冲突。也让双方重新开始战略调整。日军由军事进攻变为分化中国,蒋介石也由“一面抵抗、一面交涉”变为“为和平尽最大努力”。这一时期的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对日外交以妥协和退让为其特征。避免决战,争取和平成为推迟战争的手段和方式。蒋介石清晰地意识到要取得胜利,必须是国家统一,一致对外。但是长期以来他不是采取求同存异、团结对外,而是置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不顾,以武力削平异己力量。使本应对外的枪口首先用于对内,必然引起普遍的反对和抗议。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最终调整了政策,将重点由安内转为攮外。蒋介石在日记中记述了这段时期营造后方基地,联络盟国广交朋友的战略。这些为日后中国的长期抗战打下了基础。

(三)“卢沟桥事变”后的中国,处于民族最危亡的关头:各大城市相继在会战中失守,首都南京也最终陷落。政权随时宣告覆灭。此时国民党内部也是一片主和的声音,日军也认为中日战争即将结束,拟建新的亲日政府。但是蒋介石选择“拒和、迁都”的政策,打破了日军企图通过几场战争结束中国战事的计划。稳定了抗日统一战线。不愿深陷中国战事的日方从军部、情报、外交乃至经济和民间组织出发,积极沟通与中国的和平工作。蒋介石也一面进行抵抗,一面秘密与日谈判。这些谈判是真心实意?还是策略手段?在风云变幻的战争前期,显得虚实难判。简单的看法只会妨碍对复杂的历史本质的认识。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使蒋介石看到了国家复兴的希望。但他也认识到,在世界性战争面前,国与国之间的联合与反目,并不以政治理念与意识形态划分,而是取决于国家民族的利益。担心欧战导致英、美各国对日本妥协的将介石,积极联合英、美首脑,为筹建日后国际反法西斯战线营造了有利态势。蒋介石在日记中,记述了战争初始时,中国在加入”轴心国”和”同盟国”的问题上,曾经有过的争论和彷徨。最终蒋介石选择联合英、美各国。而中国从此以反法西斯阵营的四国联盟之一,开始登上了国际舞台

(五)1943年后,战争态势越来越明显,盟国开始了战后的划分。蒋介石主张韩国、泰国以及越南等国的独立自主,甚至提出保留日本的天皇制度,蒋介石夫妇还亲赴印度,劝阻拉.甘地和尼赫鲁放弃自治的要求,团结一致抵御侵略。从日记中可以看到蒋介石为此做出的努力。此时美国将军史迪威与蒋介石在品性、隶属关系及其战略战术上的分歧,却造成了中国自开战已来最大的危机。两人的矛盾迅速变成中、美两国的误解。雅尔塔会议上,史迪威的报告,使罗斯福认为中国不具备反击日本的能力。最终以牺牲中国的利益换取苏联对日本的出兵。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