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0317-18.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1-2)-YYTvO

Description: 「CCTV-10周一至周六中午12:45」 @ 2008-03-19 18:10

(一)《三国演义》的内涵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有着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历经从上古到唐宋的漫长发展阶段,直到明代,中国古代小说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明末清初,有人将其中最著名的四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并称为”明末四大奇书”。到了清朝中后期,人们逐渐用《红楼梦》代替了《金瓶梅》,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小说称之为”四大奇书”,并采用了”四大名著”的通俗说法。应该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著无疑是其中的最高峰。那么,如果我们追根溯源,四大名著的源头究竟是什么?四大名著最本质、最重要的特点又是什么呢?周汝昌先生对此究竟会有怎样的精彩点评呢?

了解了中国古代小说以史为核心的本质,我们就要具体进入到《三国演义》的范畴。《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为《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的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历史演义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时期,全书一百回,作者罗贯中,作品重点描写了东汉末年群雄逐鹿,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在刚才的介绍中,周汝昌先生提出了小说的本质是以史为核心,可是我们不禁要问,我国历代都有正史修订,二十四史洋洋洒洒,小说又为什么要承担历史的功能呢?具体到《三国演义》,它与正史的区别又是什么呢?

在文学艺术成就上,《三国演义》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许多方面的高峰,比如结构宏大复杂,把握十分准确;比如擅长描写战争;比如对主要人物的塑造十分传神,等等。但是,《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之首,它真正要表达的内涵是什么?周汝昌先生又会有怎样独到的分析呢?

事实上,周汝昌先生对《三国演义》内涵的理解还远不只如此。他认为,在《三国演义》表层内涵的背后,还有更为深远的深层内涵,这是他的一个独家观点。那么,这个深层次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周汝昌先生又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 结论的呢?

(二)《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古典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它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悲壮画卷。说到《水浒传》艺术上的成就,就离不开《水浒传》一百单八将的人物塑造。那么,这些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在小说中是如何横空出世的?这些艺术表现究竟蕴藏着什么?

“替天行道”是自宋江主政以后,为梁山起义军制定的一面正义的旗帜,这面旗帜使得梁山起义军由强盗成为一支有严明纪律的军队。”替天行道”虽然有其反抗的意义,但是由于遵奉天命,这就不能突破君主的观念。所谓”奉天承运”、”天命所归”,这也是水浒英雄们最终走上悲剧结局的原因之一。那么,”替天行道”中的”天”究竟指的是什么?

《水浒传》是一部男人小说,描写的是封建男权视角下男人的世界。它笔下众多英雄好汉受当时社会所迫,而呼啸山林,杀富济贫,替天行道,它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男性英雄形象。在这里有侠骨柔肠的豹子头林冲,有疾恶如仇,侠肝义胆的鲁智深,还有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的武松,作者通过人物的行为、言语来揭示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那么,这些绿林英雄又会给周汝昌先生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纵观三国风云,水浒浪潮,英雄好汉层出不穷,豪杰侠客俯拾即是,可谓两部波澜壮阔的男人小说。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在这两部同是崇尚英雄的鸿篇巨著中,对女性的态度却截然相反。三国女性几乎皆为巾帼英雄,而水浒女性却黯然失色。妇孺皆知的潘金莲便是其形象代表。此外,即便一百单八将中的英雄女子似乎也没有得到”公正待遇”。孙二娘别名母夜叉,顾大嫂绰号母大虫,《水浒传》对女性的蔑视与侮辱就不言而喻。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在《水浒传》中,如此塑造安排这些女性形象?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