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读一首唐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凡知道一首唐诗的人就知道李白这首静夜思,但我看到所有的解释都有一个错误,大致是这样解释,就是在一个深秋的晚上,李白睡不着觉了,躺在床上,看着地上的月光不由地升起思乡之情。这首写进小学课本的诗影响非常非常的广,但这个解释中有一个大谬,李白说的床不是我们说的睡觉的床,就是一个马扎,古称胡床。
这个李白的那首《静夜思》,他说的床就是马扎子,他就拎着一个马扎子坐在院子里,他的语境是非常清楚的,他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动作都非常清楚,我们在床上是不可以举头和低头的,我们顶多探个头看看床底下,他不可能低头,那么这个唐代的建筑门窗是非常小的,我们对建筑史要有了解的话我们就知道,我们到宋代以后才出现隔扇门,在唐代以前门窗都非常小的,门是板门,不透光的,窗非常小,我们现存的唐代建筑全国有四座,山西好像有三座,山西的佛光寺啊,南禅寺,都是存世于现在的唐代建筑,大家有机会都可以去看看,窗户非常小,月亮是不可以进入室内的,尤其当你的窗户上糊上纸,糊上绫子的时候,光线根本就进不来,所以李白说得很清楚,我在院子里坐着。杜甫呢,有一首诗对李白这首诗做了一个诠释,杜甫有一首诗是写景的,叫《树间》,他说:岑寂双柑树,婆娑一院香。交柯低几杖,垂实碍衣裳。满岁如松碧,同时待菊黄。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杜甫都不记得坐了多少回了,他说几回沾夜露,我几回沾上树叶上的露水,乘月,说的是院子里,乘月坐胡床,说得非常清楚。李白自己还有一首诗,对他床前明月光做过诠释,他说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首诗也是流传甚广的一首诗,他以小女孩的口吻说,我小的时候折了一支花,在门前玩耍,折花门前剧,剧是戏剧,戏剧当玩耍讲,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他说得很清楚,我拿了一个马扎子就坐在门口,小男孩骑着竹马围着我绕圈,说得多清楚,但是我们书里面往往解释到这一点的时候就解释不通了,好像很蒙太奇,很电影化,然后郎骑竹马来,下一个镜头进了屋了,一大床,然后绕床弄青梅,且不要说床当时是顶着墙的,小男孩很诡秘地围着小女孩很暧昧地转来转去,就不是李白的原意。所以当我们了解唐诗以后就知道,李白的这首流传最广的诗我们有一个误解,这个误解就来自于我们的起居的千年以后的变化。那么,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这样的误解,我们的祖先为什么会从早先席地而坐变成了坐在椅子上呢?
yytvo 没死呀,消失了大半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