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大视野] 1224-28.送别.中国话剧的流光百年(1-5)-BBsee

Description: 「凤凰卫视周一至周五 19:55」 @ 2008-01-03 11:40

(一)清朝末年,西风东渐,谋求变法改良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戏剧强大的宣传教化功能。1905年陈独秀发表《论戏曲》一文,宣称“戏园者,实普天下之大学堂也。优伶者,实普天下人之大教师也。”

(二)23岁的年轻人曹禺写出了经典话剧《雷雨》,演出后震动1936年的上海,这一年甚至被称为“雷雨”年。《雷雨》标志着中国话剧走向了成熟期。此后曹禺陆续写出了《日出》、《原野》、《北京人》等经典剧作,从23岁到33岁十年间,七部成熟作品的问世使剧作家曹禺被称为是“中国的莎士比亚”。然而,到了文革期间,“中国的莎士比亚”却在传达室看大门。

(三)抗战期间,田汉和冼星海创作过这样一首歌:戏剧的盛衰,关系着民族的兴亡!我们要把舞台当作炮台,要把剧场当作战场。聚集到重庆的演艺明星,通过演话剧的方式为前方募款,创造了一张票卖10两黄金的票价纪录。人们在话剧舞台上喊出了“中国不能亡”的时代强音。

(四)抗战胜利之后的1946年,美国国务院邀请老舍和曹禺赴美讲学一年,曹禺如期回国,老舍因为内战的爆发决定暂留美国,而他的长篇小说《鼓书艺人》和《四世同堂》的一部分就是在美国写成的。

(五)1982年,北京人艺成立30周年的时候,高行健编剧、林兆华导演的《绝对信号》对人艺多年的现实主义传统进行了一次挑战。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