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陈晓楠
(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深处黄土高原腹地的陕北迎来了一批年轻的客人,当地老乡称他们叫北京娃娃,他们的年龄一般在15到20岁之间,在陕北老乡的记忆中,这批北京娃娃是被当时席卷中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送到陕北来的。
(二)有人说中国的知青其实都一样,他们青春期短、幼稚期长,也有人说知青中最先成熟起来的是下到黄土地上的那一群人,他们最实际、最坚韧,他们的梦想最早破灭,最先体味到了环境的恶劣、人生的艰辛,还有命运的严峻。
(三)见多识广的北京知青把都市文明带进偏僻的乡村,他们尽自己所能,在村里做好事。知青们或许知识不多,但他们识文断字,钻研农村科普读物没有一点问题。因为办事能力强,脑瓜灵活,村里出公差,干部们喜欢派知青去。陕北老乡最尊敬两种人,一是医生,二是先生。医生治病救人,先生传播知识。
(四)在中国,“上山下乡”是一个曾经使用了相当长时间的概念。几乎每一次的运动都会涌现出一批典型人物,他们如天上的星星一般闪烁,然后又如流星一般倏然而去,消失得无影无踪。特殊的典型诞生于特殊的年代。典型人物的命运是由不得自己的,作为一种政治符号,他们被涂抹成各种不同的色彩,社会需要的色彩一旦发生改变,代表意义的符号也就失去它存在的价值了。我们认识了一位当年黄土地知青中的典型人物,他风云一时,又历尽坎坷。他现在留居美国,得知我们摄制关于黄土地知青的电视专题片,特地从美国赶回北京,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的名字叫孙立哲。
(五)历史完成了又一个轮回,文革结束,知青们重新返回城市。到1984年,所有历史遗留的问题和知青返城的风潮早已淡出人们的记忆。突然有一天,有一封要求返城的公开信,从山西传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