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1939年10月中旬,第一次长沙会战以全胜收局了,这一仗不仅给予国内民心士气莫大鼓舞,在国际上也造成了“跌破眼镜”式的巨大影响。此一影响至少有三:
一、重新评估“七七”以来,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
二、认真思考我国坚持抗战到底的可能与胜面。
三、当他们与日本成敌对状态时,中国角色的份量将以此被再认定。
这些,对我们尔后突破单打独斗、孤军作战的困境,具相当积极的正面作用。
再看日军这一方面,才无过一个月前冈村还意气风发,说要效法德国人打波兰的“闪电战术”,九月底以前拿下长沙的。现在已是十月中了,他却闷坐在武汉,苦思冥想长沙这一役的失败原因。最后,他才发现,当初错估了从岳阳到长沙的地理因素变化可能,也没有把国军动员民众的能力算计在内。本来,这一片平原,就是水网密布的地带。秋收过后,国军动员了庞大的民间力量,挖掉田埂引水成湖,又拔掉了枕木铁轨,使大车寸步难行,战车下了田就像进了泥塘一样动弹不得。一旦下了车呢,那日本兵就跑不过中国兵了。因为日本人穿猪皮鞋,一进水,重得不得了,中国兵穿草鞋,甚至不穿鞋,跑起泥巴路要轻松得多。就这样,国军在运动能力上占了上风,所谓“光脚不怕穿鞋的”,由此得到了证实!
日本陆军在长沙这一役的挫败是很沮丧的,一时间几乎无力发起另一波陆上战争,所以,从1939年10月下旬开始,便发动了空中的攻击,连番猛炸我国后方主要城市。于是市集成墟、灾民遍野,连蒋中正的老家浙江奉化溪口镇都被炸得片瓦无存。这个时候,蒋中正正在衡山开会,对日机的如此盲目炸射十分愤怒,这股火燃起了他的斗志与复仇的决心,因而酝酿一场全面性的大规模反击行动。
在衡山会议中,“小诸葛”白崇禧分析了目前中日双方的形势。他说:日军有快、硬、锐、密四大优点。所谓快,则是他们机械化部队行动迅速;硬,便是他们官兵具武士道精神,顽强勇敢不轻言放弃;锐,表示他们的武器精良,锐不可挡;密,指的是行动保密比我们做得好!不过,白崇禧也指出了日军的四大缺点,那便是小、短、浅、虚。所谓小,是相对于整个中国幅员之大而言的,所以,日军无法同时发动大规模的战争。短,是指时间。他们务须力求速战速决,拖不得。浅,根据上述的原因,他们不宜深入作战。至于虚,是指他们的后方,他们的补给是空虚的。这些,正是日军目前的现实状况。最后,白崇禧表示了他的四点制敌之道:一、以稳定制敌之快速;二、以坚韧对敌之强硬;三、以伏兵破敌之锐利;四、以严明对敌之机密。
蒋中正听进了这一番话。便在1939年的最后两个月里,国军冒着凛冽的寒风与冰雪,又打了两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一为11月中旬开始的桂南会战,和12月1日发动的冬季全面总攻势。
1939年底全面总攻击的发起,一方面是长沙之役击退敌军所带来的信心,一方面也是成长于恶劣环境中的国军将领,充份了解敌我当今状态的结果。这次总攻击,虽然是全面的,但仍有主目标而副目标之别。像第二,第三、第五和第九4个战区的敌军为主要攻击目标,而其它战区也同时展开了策应性的攻击,各战区攻击重点是这样的:
第二战区,切断铁路交通,肃清晋南敌军。
第三战区,以11个主力师突进长江沿岸,占领阵地逐段封锁。
第五战区,扫荡平汉路南段之敌,南压武汉,并遮断西去宜昌的公路交通。
第九战区,反扑粤汉路北段日军,并袭击沿南浔线一带敌人。
第一战区,“豫南兵团”、“鄂北兵团”、“河东兵团”连手成一气,分向开封、沁阳、安阳出击。
第四战区,我军在昆仑关和日军血拼。
第八战区,进袭包头、五原。
苏鲁、冀察两个游击区都有行动,各战区在得到中央战令之后便纷分出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率部向太行山南麓,黄河以北的敌阵杀去,九战区薛岳越长江北杀敌阵,第五战区李宗仁东渡襄河深入敌后直逼汉口,第三战区顾祝同向赣北、皖南进军……。一时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线炮响隆隆,杀声四起。日军总司令部里,各地战报纷至沓来,搞得他们弄不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一波攻势持续到第二年的2月下旬才结束,前前后后,双方大大小小的战斗,达1340余次之多;军参与此役的各种部队,总共约有55余万人之多。
战后,日方对这一役还作过一番检讨,综合日本陆军部对我军“冬季攻势”的反应与评价,大致可归纳出下列三点:
一、在中国事变八年间,彼我主力正式激战,并呈决战状态,当以此次为最,我军虽有斩获,但损失亦不少。
二、我11军正面曾遭全线攻击,一度陷于苦战,若非支持“华南战场”作战,中国军自湖南遣调14个师团南下,其结果尚未可知。
三、今年,因我军未依期望进展,掌握主动,致使中国军得能发动此一顽强之攻势,直可视为“事变”以来陆军最为暗淡的时代…
从战后公布的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国军带给敌方的压力是何等的困扰与沉重了。
(七)
对一个国家而言,交通网络就如同循环系统对人体的重要性一样,一旦血管不通畅,器官必将窒息而亡,继而影响整个人体生命的存活。在农业社会中什么都慢,交通便捷的重要,也许还不怎么突显。因为,路毕竟是人走出来的,只要你走,就会有路,只是慢一点而已,至少还不至于窒息。但对日作战,可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一场讲求速度、迅雷不及掩耳的战争,在如此崭新的作战型态之下,我国当时的内陆交通条件就简陋得难以形容了。
也许,您还记得淞沪那一场为时3个月的血战。事实上,直到整个会战结束,还有20几个师尚在增援的途中,而没有赶到战场,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交通工具嘛!陆路有铁路没有车厢,有车厢又没有车头。公路呢,没有车子,就算有车子又缺汽油。等到车子、汽车都全了,路却被炸毁了。水路呢,缺乏船只,剩下来的选择,只能靠双腿徒步行军了。一般而言,大部队长途行军一天能走一百华里,已经很快的了,从云南、从贵州,一步又一步走到上海,您算算要多久?难怪仗都打完了。
我们在想,假如所有增援部队都能够及时赶到,那么,国军便有机会完成集结,给予敌人比较有效的打击,而不至于一天一个师、两个师零零散散往里丢,最后被人家一口口吃掉。
反观昆仑关之役,我们也是从几百里外调兵前来支持的,假如没有湘桂铁路,十几万大军,连同杜聿明的机械化部队,又怎么赶得上呢?由此,我们便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战机、时间、与交通之间的连锁关系。
我国自清季以降,对幅员广大的国土,就没有过通盘的交通规划。民国初年,各地军阀割据,自行其是,战乱频仍,更无暇兼顾建设了。因此,直至北伐之后,交通状况,仍然呈现七零八落的态势,连最基本的全国交通网络都还没有形成。到九一八事变,眼看战争脚步已经一天天迫近了,国民政府乃在内忧外患层层的艰难中,大力投注交通事业的发展,亟力图使柔肠寸断的各个区间道路,能够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统一交通网。在这期间,我们赶筑完成了4800多公里的铁路,其中以横穿东西的陇海铁路和南北相接的粤汉铁路完工,对全国铁运主架构形成的效益最为显著。在公路方面,从 1927年开始,10年间曾辟了8万余公里。这些,对尔后战时运补工作都提供了十分直接的功能。可惜,还有许多将要进行的计划,因战争爆发,而暂时宣告中止。
当时,我们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为了救亡图存,才被迫投入这一场现代化的战争的。所以,大部份配合现代作战的军备物资,都要仰赖国外进口。日本人看准了我方的弱点,在开战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便强占了我国几乎所有的对外港埠。他们想紧紧封锁海岸线,切断我对外运补管道,迫使我国弹尽援绝窒息而亡。这种情形,到了1941年更为变本加厉,当时日本陆相东条英机为了彻底扼杀,纠集了相当于10个师团的兵力,东起浙江宁波,南迄雷州半岛,发动了一连串的海上封锁作战。
2月4日,切断香港到韶关的运输线。
3月3日,攻占雷州半岛。
3月底,占领并破坏汕头潮州一带港埠。
4月中,强行登陆福州附近的马尾地区。
4月19日,占领浙江诸暨,封锁了从宁波到温州这一小段最后的缝隙。
到此为止,可以说我国海上通道已经滴水不漏的被完全封锁了。
战争一开始,交通线便成了主战线,由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奇特的现象,那便是自己修路自己毁,修路是为了战争的需要,但一个据点被敌人占领了,只好把刚修好的路破坏,这也是战争的需要。像1937年9月,钱塘江大桥好不容易才竣工通车,但当年11月杭州就沦陷了,我们不得已又将它炸毁。这种例子,在战时不胜枚举。不过,无论是抢修、还是破坏,都是在漫天炮火之下、一发千钧之时所进行的,其惊险与艰困,一点也不亚于战场上的拼斗。这种情形,当进入中期抗战之后更为严重。因为,战,又一步步由东南沿海平原向西南高山地带延伸,路,也一段比一段更难修筑了。此时此地,我们几乎只是凭着一双手,和极其简陋的工具,加上无比坚韧的意志,完成了包括外国专家、甚至自己人都难以相信的伟大工程。
也许,您还记得桂南昆仑关之役和湘桂铁路的故事,这一仗其实就是因修路而引起的。大约是在武汉会战的后期,我们抢通了衡阳到桂林的360公里路。日军打南昌的时候,从桂林到柳州的177公里也赶筑完工,接着又往南延伸了260公里到来宾,眼看着就要跟河内港,北入国境的铁路接轨了。为此,今村才登陆钦州湾打一场跟长江主战线看起来无关痛痒的战。
其实,打从“七七”开始,华北铁路,像陇海、平汉、津浦沿线便是两军的主要战场。由于中国军队不决战的迟滞后退战略,使铁路背负了相当沉重的运输工作。据统计,在开战后的六个月里,北战场的铁路员工,在枪林弹雨和敌机轰炸之下,不眠不休抢运军队四百四十六万七千七百余人,军需物品一百二十三万六千六百余吨。战局逐渐恶化,铁路员工随着军事转移,连挖带拔,总要带走一些物资到后方去。像前述的湘桂,后来的黔桂路,云南的叙昆路,都是靠这些资源起家的。
抗战初期,在铁路抢筑方面,除了分段完成了湘桂铁路之外,1939年4月又从柳州向西开辟黔桂铁路,其目标终点站为贵阳。但由于日机不断轰炸干扰,进度缓慢,经过两年的努力,才做到金城江,再过三年也只能到都匀。
另一条在战火中修筑的铁路为叙昆线。叙,指的是四川的宜宾,昆则是云南的昆明。原来从昆明到越南河内就有一条由法国人修的滇越铁路,当时日军已经入驻越南,这条线等于没有用了。于是,我们便把中越接壤处,老街以内的一百多公里铁轨拔掉,用来修建叙昆这条路。1941 年3月,昆明到曲靖这一段终于通车了,但由于西南战局吃紧一直未能接上宜宾。
总的说起来,在八年抗战期间,铁路方面,我们东拼西凑陆陆续续完成了3700余公里,总共运输军队二千七百四十余万人,军需物品五百四十二万九千二百余吨。在如此的恶劣的环境之下,能有如此的佳绩,教人不禁对战时铁路工作人员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