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0303-04.王立群读史记(13-14)汉武帝(汉匈交兵.马邑之谋) 王立群

Description: 「CCTV-10周一至周六中午12:45」 @ 2007-03-13 03:03

《汉匈交兵》

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历史上做皇帝时间比较长的一位。但是他在这54年当中,和匈奴的交战打了44年,所以汉武帝跟匈奴用兵时间之长是空前的,这件事情在后代也是争议最大的。那么汉武帝为什么把匈奴当做自己毕生的宿敌,始终坚定不移地要和匈奴打下去?另外,从汉高祖刘邦立国一直到汉景帝执政这七十年间汉朝对匈的政策是和亲,汉武帝为什么要抛弃这个世代相传的和亲政策,而选取了战争的手段来解决民族之间的矛盾呢?

在高祖时期,由于汉匈之间和亲这个纽带的作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还算太平,可是到了汉文帝时期,匈奴对汉朝的政策可以说是出尔反尔,一会儿和亲,一会儿又要战争,汉文帝只得逆来顺受,最后终于与匈奴靠和亲修好了关系。没想到一波未平又起一波,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汉朝在安排公主和亲随行人员上,由于选错了一个随行宦官,这个宦官后来竟然给汉朝造成了巨大损失,这对岌岌可危的汉匈关系无疑是火上浇油,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是如何为害汉朝的呢?

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和亲政策是时断时续,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也是时战时和,任何一个意外的因素都可能造成汉匈之间和亲政策的破裂,像中行说这个宦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看来和亲靠一厢情愿是不可能的。那么当汉武帝登上皇帝宝座之后,他面临着怎样的历史机遇呢?他又会如何处理汉匈之间的关系呢?

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在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上都大大增强,用武力来解决汉匈之间矛盾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了,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汉朝完全可以靠着实力的增强,继续用谈判的方法,用和亲的策略来解决汉匈矛盾的,然而汉武帝为什么不想继续和亲了,而选择了战争呢?与匈奴结好关系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马邑之谋》

汉武帝登基之后,由于国家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的增强,就准备对宿敌匈奴动武,可是在建元六年却又意外地同意了与匈奴和亲。然而在和亲两年之后,根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又在朝廷上宣布,决定对匈奴动武,这个宣布在朝堂上又引起了轩然大波,以王恢为首的主战派和以韩安国为首的主和派,围绕着战与不战的问题又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那么和亲派和主战派将会展开怎样的唇枪舌剑呢?主战派王恢究竟想到了什么破敌之策,才能说服汉武帝呢?主和派韩安国又会用什么杀手锏来阻止汉武帝用军事手段打击匈奴呢?

主和派代表韩安国一番义正言辞,总结了不该打匈奴的三个理由,找不到,打不赢,划不着,可以说是有理有据,合情合理,而主和派王恢所提出来的,泱泱大国被匈奴欺负则是有些太窝囊,在情感上也是很得人心支持的。主战派和主和派双方的辩论可以说是势均力敌,那么接下来双方还有哪些争论焦点呢?这些问题最后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汉武帝既然在朝堂上宣布要对匈奴作战,其实早就有了对匈作战的良策。以王恢为首的主战派和以韩安国为首的主和派的当堂争论,又为汉武帝的最终决策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意见,那么汉武帝对匈作战的杀手锏究竟是什么呢?这一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又是如何记载的呢?

汉武帝对匈作战的良策马邑之谋可以说是天衣无缝,这个瓮中捉鳖,诱敌深入的方案,使得主和派韩安国所说的对匈作战找不着,打不赢的问题,都迎刃而解。而且根据司马迁的分析,这个策略抓住了匈奴人的最大弱点——贪婪,可以说具有很大的胜算。那么这个作战的方案究竟是如何实施的呢?汉武帝这对匈作战的第一战最后战果如何呢?

不说您也不会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