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天前,因为各路媒体和航天员的到来,而一度沸腾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发射前夜突然显得异常宁静。这一夜,不知道有多少人将彻夜不眠 。
就在这样的夜晚,承担护送任务的三位医生没有休息。
凌晨2点半,他们准时敲响了两位航天员的房门。
航天员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洗漱而是体检。如果此时身体有任何问题,执行任务的乘组将会改变。之后的体检结果,让工作人员完全放心了。
清晨5点,正如天气预报的那样下起了雪,气温骤降。纷纷扬扬的雪花为航天员出征披上了一层壮丽的色彩。
总指挥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费俊龙。
航天员聂海胜。
出发。
是。
站在欢送队伍前端的是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工作人员,八年来,他们是离航天员最近的人,这个时刻他们无法掩饰心中的骄傲和喜悦。许多曾在发射场工作过的人想方设法自费回到这里,只为亲眼看看中国自己的航天员。即便只能远远地望一眼,也心满意足。
尽管热情的人们为踏上风雪征程的勇士欢呼雀跃,却还是为未知的巡天旅程暗暗捏了一把汗。然而半小时后,雪停了,风小了,天气变得格外配合,人们更愿意相信这入冬的第一场雪是吉祥的先兆。一切都表明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希望之旅。
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
费俊龙,聂海胜同志,你们奉命执行神圣的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希望你们坚定信心,精心操作,衷心祝愿你们成功。再见。
请首长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北京见。
北京见。
敬礼。
这次出征是中国航天员的第二次太空之旅。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便开始了载人航天的探索,从“曙光”一号载人计划,到首次载人飞行,中国用了35年的时间。作为最早开始思索宇宙奥秘的文明古国,今天的中国人正努力把古老的飞天神话,一步步变成人间的美好现实。
昨天下午,中共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北京闭幕。在随后发表的公报中强调,今后中国将立足“科学发展,自主创新”。
飞行第一餐:金桔柠檬月饼、龙井茶果味月饼、饼干、冻干桃片、航天饮水。
12日21时30分,正在飞行第9圈的聂海胜迎来了41岁的生日,女儿聂天翔唱歌祝福。聂海胜在距地球343km的太空流出了眼泪。
13日14时25分,两位航天员打开连接两舱的舱门,进入轨道舱。
航天员在轨道舱进行生物搭载科学实验。聂海胜妻子聂捷琳在地面参与此项实验。
这次发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媒体,他们纷纷涌向发射场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网、人民网对载人飞行的全过程进行了现场直播。
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以及香港和澳门,只要有电视屏幕的地方,都会引人驻足观看“神州”六号的特别报道。
14日16时11分 费俊龙涂上特殊的剃须膏,完成在太空的第一次美容。
14日16时30分 费俊龙在返回舱翻了4个筋斗,每个筋斗行程350km。
一位大学生说:看中国航天员驾驶自己的飞船遨游太空,是我接受的一次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台湾东森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合作进行直播报道,台湾民众在第一时间目睹了飞船发射和返回的实况。
航天大国美国和俄罗斯也对此次神舟六号载人飞行给予极高关注。
俄罗斯舆论界认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航天大国,已是不争的事实。希望俄中两国能在宇航领域进一步加强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全面推进合作。
美国的评论家说:如果说举办奥运会预示着一个国家的成熟,脱离落后;那么发展载人航天则标志着这个国家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在胡锦涛总书记与费俊龙、聂海胜通话的时候,在内蒙古阿木古朗主着陆场迎接两位航天员的搜救人员正在准备明天赶往着陆点要带的物品,其中有用保温瓶装的特别熬制的姜汤。
费俊龙和聂海胜的太空之行并没有想象中的寂寞,因为在北京航天城飞控中心,时刻有地面人员陪伴。明天就要踏上归途,这里的灯光在静静的夜晚格外明亮。
聂捷琳和妹妹回到航天城时已经是晚上,为了迎接聂海胜回家,她们一早就开车进城购物,为自己和女儿买了新衣服,还精心挑选了献给聂海胜的鲜花。她刚一进家,就给家人说起这束鲜花的含义。
聂捷琳的父母,在女儿家已住了几个月。当初女儿带聂海胜第一次回家,老人一眼就看上了这个与自己生活经历相仿的小伙子。如今翁婿俩更像亲父子。在他们看来,神舟六号成功在即,只要女婿能平安回家,心里就踏实了。
费俊龙家的灯光在这一天也亮得很晚。晚上7点,王洁带儿子费迪外出上课刚回来。几天来人们已从屏幕上认识了他们一家,但是她还是希望过着不被打扰的生活。
这次飞行任务中,航天员与家人已进行了两次通话。返回前,北京飞控中心特意又把这段通话时间留给了家人。
费俊龙的儿子费迪,听说通话后接着要到指挥大厅看爸爸返回的实况,不能睡觉,他一改往日的腼腆,兴奋地说,就当过年了。
明天是农历十五,它将是一个比今晚月亮更圆的星繁月朗之夜。
17日凌晨2点30分,由几十部特种车辆和六架直升机组成的搜救部队出发了。此时,着陆场的气温已经降到零下5℃,即使在这样的天气里,紧张、焦急、兴奋交织在一起的搜救人员,手心还是冒汗。
凌晨2点40分,在大西洋上的“远望”三号远洋测量船向神舟六号飞船注入返回指令,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也即将结束5天5夜的太空之旅。1个小时后,飞船调整到返回地球的姿态,轨道舱和返回舱成功分离,几分钟后,飞船进入返回地球轨道。4点07分,当飞船飞行高度降低到距地球约140公里时,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位于主着陆场200多公里外的雷达站在飞船尚未冲出“黑障”时就捕捉到了目标。着陆场的大型红外光学记录仪,清楚地显示着飞船开伞的过程。4点 20分,几架直升机目视到飞船返回舱。
凌晨4时33分,返回舱终于归来。它的归来却饱含着太多奇迹。按照返回前两小时的风速,返回舱落地应该是倾倒姿态,然而落地前风速减小,返回舱稳稳地站立在空旷的草原上,离理论落点仅1.8公里。在航天史上,这样的落地姿态、这样的落点都堪称完美。说来也巧,着陆场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搜救演练,正是这种概率不高的返回舱直立状态下营救航天员出舱的演练。
两名航天员正在喝姜汤。
第一个进舱的是航天员医生刘建中,第一个拍到舱内航天员的是跟踪拍摄他们八年的摄影师王校钢。
你们表现真棒啊!
咱们又见面了。
又见面了。
不要着急,还行吧,味道挺好?
这个好,这个好。
这个里面有葡萄糖、有盐,完了以后再加上参姜汤。热乎乎,还热吗?还热吧,热的吗?
海胜,你微往起来坐一点,你先慢点,一点点起,慢点。慢点,慢点,不要把东西撒了。
你啥时候到的?
我第三架到的。
脱了航天服穿什么衣服?
脱了航天服以后我们外面都给你们准备好了。
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驾驶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飞行115小时32分,绕地球77圈,平安返回。
6时 50分,经过1个小时的医学检查和护理的费俊龙、聂海胜走出了医疗直升机,他们将分别乘坐另两架直升机转往200公里外的机场,再换乘专机飞往北京。
聂海胜透过舷窗凝视着不远处另外一架被刚刚升起的太阳照得有些耀眼的直升机,那里坐着与他朝夕相处8年的战友、太空中日夜相伴5天的伙伴——费俊龙……
此时,费俊龙也在那架直升机上望着这边的聂海胜……
eMule link(s):1 | |